代表疑惑:“‘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中‘城市轨道交通’专栏没有出现成都?”
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走进四川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回应代表关切——
“为什么没有成都?”审读“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以下简称纲要草案)中“城市轨道交通”专栏时,目光扫过一串城市的名字,不少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很是疑惑。在3月7日上午的分组审议中,许多代表都提出了这个疑问。
代表们很焦虑,成都人口密度非常大,交通拥堵已成为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代表们很着急:我省规划未来10年内在成都建10条地铁线,若无国家层面大力支持难以快速推进。
他们的声音,迅速传到国家发展改革委。当天下午,国家发展改革委基础产业司司长黄民走进了四川代表团第一组审议现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作出说明。
规划没点名 绝不意味着不发展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重点项目,纲要草案中提到了建设北京、上海等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化系统,建成天津、重庆、沈阳等城市轨道交通主骨架,规划建设合肥、贵阳等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线路。
为什么没有成都?上午审议时,代表们百思不得其解。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兴平说,尽管成都地铁“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获批,但推进速度还不够快,此番未写入纲要草案,更加令人担心。
黄民司长将编制交通建设重点专栏情况进行了简要报告。他说,除纲要外,国家还将出台配套的18个重点专项规划。待人大批准纲要之后,细化的工程重点、具体设施等便会以重点专项规划的方式报给国务院。其中,目前暂名为《“十二五”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的专规中,对全国的铁路、公路、水运、航空、轨道等都有比较详尽的规划。
黄民说,因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太多,国家发展改革委在制定纲要草案时初步定了一个原则,交通建设重点表中只对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以上的城市点名,其他城市原则上不点;原则上一个城市只出现一次。由于表中已经出现了“成都第二机场”和“川藏铁路”,故没有将成都的城市轨道交通写入,但这绝不意味着不发展成都城市轨道交通。
地铁四号线 批复条件已具备
代表们顿时放下心来。趁黄民在场,大家畅所欲言。
“成都地铁只有18.5公里,太少了!”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东洲说,成都现在每天增加一两千辆私家车,道路拥堵日益严重,老百姓对加快地铁建设的呼声很高。建议打捆批准地铁线路开工,让成都能通过科学安排工期减少对城市的影响,早日迎来出行畅通。
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说,今年四川省两会召开时,省人大常委会专门写了一份对省政府的工作建议,要求加大对成都地铁建设的监督,省人大还组织代表们坐地铁考察,让身为成都市长的自己压力很大,希望成都地铁三四号线能尽快批下来。
黄民对代表们的迫切心情表示理解。他说,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需要各地根据自身财力筹措资金,保证建设质量,保证运行,需要认真研究、周密安排和慎重思考。他认为,成都的铁路外环线很像东京的山手线,如果这一外环线能够为城市所用,实现市郊铁路、城际铁路与市区铁路的衔接,可望在最短时间内形成城市与区域一体化的快速轨道交通网络。希望成都城市轨道交通能以最小投入、用最短时间走在全国前列,从而在传统国铁和地铁的衔接方面闯出一条思路。目前,成都地铁四号线的条件已经具备,批复不是问题。
黄民的回应,令代表们非常满意。轻松之余,王东洲代表高兴地开起了玩笑:“您刚才回答得很好,我们很满意,但重在落实!”会场内响起了爽朗的笑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