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没带礼物,给大家带来了问候。”
向女代表致以节日的祝贺,向媒体对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关注表示感谢,向各界朋友发出“到灾后美好新家园看看”的邀请——一份祝福、一份感谢、一份邀请,副省长黄小祥以简短真挚的三句话作为“大开放的四川”新闻发布会的开场白。
3月8日下午,91家媒体137名记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大开放的四川。开放、发展、合作、成渝经济区……一个个热点话题让梅地亚新闻中心的温度持续攀升。
原定一个小时的提问时间,在媒体的强烈要求下,再延长15分钟。
【报盘】
过去三年,是四川对外开放速度最快、成效最大、变化最大的三年,四川逐渐成为中国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阵地——
我们引进国内省外投资12400亿元,占自1998年四川省对招商引资实行统计制度以来17500亿元的70%以上。
我们实际利用外资三年144亿美元,占改革开放以来实际利用外资261亿美元的55%以上。
一大批境外世界500强企业纷纷落户于四川。2007年四川拥有世界500强111家,到去年底增加到161家。
到去年底,在四川设立的外国领事馆达到9家,仅次于上海、广州。
【聚焦·开放】
四川形成明显的综合优势
正是这些优势的叠加,以及在行政效率服务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四川成为了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四川省之外的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的重点地区
中央电视台、中国网络电视台:四川作为内陆省份如何探索开放之路,目前取得哪些成就、具备哪些优势?
黄小祥:四川地处西部,是内陆人口大省,多年来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努力向前发展,但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发展相比差距在拉大,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蜀道难所形成的交通、物流制约和信息流等方面的制约。
2007年,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提出,加快建设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变“蜀道难”为“蜀道通”,使四川到沿海、四川到世界各地交通更加便捷、物流成本更加低廉,更重要的是通过树立充分开放合作战略,把经济工作和全部工作都与开放结合起来。打破诸多制约,形成大开放格局,省委书记刘奇葆、省长蒋巨峰指挥我们打了一场场硬仗、大仗、胜仗。即使在遭遇特大地震灾害后,我们对外开放的步伐也没有慢下来。
经过几年努力,四川在对外开放方面已经形成了明显的综合优势,体现在:有明显的综合资源优势、科教优势、人力资本供给优势、产业基础优势,还有市场优势以及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政策机遇优势。正是这些优势的叠加,以及我们在行政效率服务等方面进行大胆地探索,四川成为了在新一轮对外开放中,无论是跨国公司,还是四川省之外的知名企业纷纷落户的重点地区。
我们有理由认为,四川正在成为外来投资的首选地。过去三年是我们利用外资数量最多的时期,引进国内省外投资最多的时期,同时也是四川加快发展的时期。“十二五”我们提出把对外开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把自主创新与对外开放有机结合起来,激活一切可以加快四川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因素。
【聚焦·交流合作】
对台交流合作创下“六个第一”
台资企业来川,选对了地方。期待今年至少有1—2家台资银行在川开业,这将成为川台合作进展的新标志
凤凰卫视:香港特区援建的四川熊猫馆进程如何,建成时会否邀请曾荫权特首?
黄小祥: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援建的各个项目都在按计划顺利推进,每一个项目都能按照时间节点的要求按期完成。我们期待曾荫权特首能够到成都参加援建项目竣工验收活动。
澳门电视台:澳门在川援建项目今年能否完成?澳门和四川能不能再加大合作力度?
黄小祥: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你,我们双方的援建合作进展顺利,所有的援建项目都会按照双方商定的时间表予以完成。
台湾旺报:在村镇银行方面,有没有“绿色通道”可以方便台湾业者来投资?
黄小祥:台湾工商时报有一篇报道列举四川在对台交流合作中的“六个第一”,包括四川拥有西部最多的台资企业,投资额最大,拥有最多的涉台园区,开通直航最早,对台航点最多,最早获得台湾同胞落地签证。台资企业来川,选对了地方。我期待今年至少有1—2家台资银行在四川开业,这将成为川台合作进展的新标志。欢迎来川设立村镇银行,只要符合条件,我们将争取银监会第一时间给予批准。
香港文汇报:在落实“十二五”规划过程中,川港有哪些合作可以做到互惠双赢、共同发展?
黄小祥:我们希望与香港在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近期我们将与香港有关方面就国际物流合作进行交流,建立新的合作机制。四川与香港在金融方面具有互补性,我们将寻求与香港金融界的合作,不久后将在香港开展川港金融合作推介活动。今年5月,香港服务贸易大会将在成都设立分会。
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在“大开发、大开放”的背景下,是否会加强四川省和俄罗斯之间的合作?
黄小祥:成都到贵阳、成都到兰州两条快速铁路建成后,将以成都为枢纽,形成由广州、深圳经过成都,再经过阿拉山口,到达俄罗斯和欧洲的又一条欧亚大陆桥,将使中俄交流合作获得更大的空间。四川正在利用新的欧亚大陆桥加强与俄罗斯在经贸、旅游、科技、教育等方面的合作。我们正在争取将今年的中俄工商峰会放在成都举行,加深双方企业和民众的彼此了解,相信我们将在新的起点上进行新的合作。
【聚焦·科学发展】
四川不是对GDP冲动的省份
尽管我们没有提GDP的考核,但通过对就业、对经济增长质量、对环保等指标的考核,会使四川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四川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出的GDP增速,高于全国的预期增长目标。四川省有没有GDP冲动?
黄小祥:四川肯定不是对GDP冲动的省份。对四川省各级政府来讲,让四川人民收入多一点,生活得更好一点,幸福指数更高一点,是义不容辞的责任。去年底四川人均GDP为20500元,而全国是49700元,我们与全国的差距是明显的。一方面,我们希望中央财力继续向四川倾斜。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加快发展,使各级政府和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财力和更多的财富。四川没有理由比全国发展得更慢,而是应该靠智慧,靠能力,靠激活自身的发展潜力,靠引进各种发展要素实现四川继续又好又快、科学发展。
新京报:近期四川省委、省政府向各个市州政府下发一份文件,其中提到不再对各市州下具体的GDP考核指标。请问,这样的新规是否对经济复苏有所影响?
黄小祥:考核指标无非是要考核发展的质量、进度、成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是否让人民群众感到满意。这些经济考核指标是相互关联的。比如就业考核指标,要增加就业机会,经济就必须发展,反过来就业的大量增加必然使经济增长速度在前几年高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继续较快发展。我们还对经济增长质量、对节能减排这些指标做了严格的规定。尽管我们没有提GDP的考核,但通过对就业、对经济增长质量、对环保等指标的考核,会使四川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聚焦·产业】
吸引电子信息产业从东部向西部转移
我们正是在分析比较优势和努力克服发展劣势的过程中实现了突破
新华社:落户四川的500强企业有一大批属于电子信息产业,四川是靠什么优势吸引它们从东部到西部的迁移?
黄小祥:四川省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五”时期国家规划的三个电子工业基地之一,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有基础、有条件,而且还有长虹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
选择把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对外开放、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产业,除了有自身的基础之外,我们还十分注意发挥比较优势,克服固有劣势。从区位条件看,电子信息产业对物流的依赖性更小,物流成本相对更低。再加上,我们有知名的大学,有众多的职业院校,可以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而且,我们还具有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
我们正是在分析比较优势和努力克服发展劣势的过程中实现了突破,引进了包括英特尔、美国德州仪器、富士康、戴尔、联想以及一大批配套企业来川。我们在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内外兼顾,共同推动,把成都和四川建设成为研发中心、制造基地、营运总部和集散中心,使电子信息产业链条更加完整、集群效应更加突出,真正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的重要基地。
人民日报、人民网:四川在节能减排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黄小祥:四川非常重视通过结构调整进一步降低能耗,进一步降低对环境的依赖。过去,四川是以钢铁、水泥、盐化工等为主要产业,但现在几个新兴产业已经走到前面。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制造业去年的主营收入超过1300亿元,到2015年有望超过1万亿元。另外,装备制造业以及汽车、油气化工等都有可能成为千亿产业。通过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我相信四川拥有的蓝天天数会更多,空气质量会更好。
四川位于长江上游,我们几年前就做到长江出川水质达到三类以上,我们今后还会使这个纪录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让长江中下游各省市的人民喝到干净、放心的水。
【聚焦·民生】
我们财政安排的顺序首先是解决民生
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按期完成,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卷
中国会计报:我们了解到2011年四川全省一般预算支出将达到3200亿元。打算花在哪些方面,比重是怎样的?
黄小祥:谢谢这位记者对我的知识结构进行挑战性的提问,因为我在四川不分管财政工作,但是我认为你提的问题是四川各级干部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去年四川省地方一般性预算收入达到1561亿元,增长32.9%。我们今年的支出是建立在真实财力的基础上的,再加上中央的转移支付等,这3000多亿的盘子是可靠的。对四川省政府来讲,我们财政安排的顺序首先是解决民生,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改善社会保障体系,让大家生活的幸福指数更高,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凤凰卫视:有消息说,四川今年计划实现20多万保障性住房,四川怎么解决资金缺口?
黄小祥:四川省政府高度重视保障房建设,省政府常务会已经几次研究,省委常委会也专门开会研究,就是要保证把今年的目标完成。我们将会在中央支持下,通过政府增加财力支持,运用各方可以调配的资金,以及降低房屋造价成本等方面多管齐下,使今年的保障房建设任务按期完成,给人民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卷。
【聚焦·区域发展】
成渝可以进行更高层面的合作
成渝经济区发展产生的作用可能不会亚于长三角、珠三角发挥的作用
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和重庆一同合力打造成渝经济区,四川将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呢?
黄小祥:在中国的版图上,西部地区的面积很大、资源丰富,但是发展的难度很大,发展的愿望非常迫切。成渝经济区的发展对改变中国西部的经济地理版图、改变西部目前的发展格局,激活西部发展的各种要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有媒体提出,成渝经济区发展产生的作用可能不会亚于长三角、珠三角发挥的作用。成渝之间是一种合作互补关系,我们之间是可以进行更高层面的合作。这是四川人民、重庆人民共同的愿望。
中国县域经济报、中国经济网:相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和关中天水经济区而言,成渝经济区有怎样的竞争优势和特点?
黄小祥:成渝经济区既连接关中天水经济区,也连接北部湾经济区。在西部12省区市,成渝经济区的总量占了大约28%—30%,有雄厚的产业基础,有众多的企业,还有更加发达、健全的物流体系。由于成渝经济区地处西部地区的中心,又是连接中东部地区的重要枢纽,成渝经济区加快发展,有现实的基础,也有发展的机会。
紫光阁杂志社:有人说四川省是整个中国的缩影,地域广、人口多、发展不平衡。请问四川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是如何考虑的?
黄小祥:四川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在加快发展的进程中努力缩小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我们正努力推进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制定实现彝区新跨越的计划、加快巴中发展的专项规划。另外,通过开展科技、教育、卫生等方面的专项行动,使这些地区尽快发展起来,让四川人民能够走向共同富裕。
西部时报:四川在城乡统筹方面所做的举措,是否能够在西部各省区市推行?
黄小祥:我认为城乡统筹改革是历史的必然,也是西部地区要加快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工作着力点。我相信,四川在城乡统筹改革试点取得的成功,对西部各个省区市来讲都会觉得这是一项值得抓紧推进的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