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一大创举,是通过户籍制度改革实现城乡居民的自由迁徙。”谈及城市化,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市长葛红林前日作客央视时说,成都7年来的最大一件事,就是推进城乡配套改革实验区,从体制和机制下功夫,拆掉城乡两元结构这堵墙。
葛红林说,经过七年的配套改革,成都在全国将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取消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间的差别。
为此,成都要做好住房、就业两方面的准备,让农村的富余劳动力进城有地方住,有工作干。同时,为新市民提供上学、就医等公平的公共服务,享受城市的社会低保和救治体系。这样,自然而然地就形成了城与乡之间的和谐发展,这对正处于“城市化”发展中的中国,将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宜居宜业 未来10年世界看成都
2010年10月,美国知名财经杂志《福布斯》发布了未来10年发展最快城市研究报告,中国的成都、重庆、苏州和南京4个城市上榜,其中成都以快速的发展、发达的交通等优势夺冠。
在谈及成都的发展时,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市政协副主席杨兴平借用这个排行榜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宜居宜业好发展,未来10年世界看成都。”
经济发展 成渝经济区是大机遇
讲到这里,杨兴平话锋一转,另作强调,成都除了休闲,还有着强劲的经济发展动力。
根据成都市政府公布的数据,目前共有175家世界500强在这里投资兴业,上百家全球研发中心在这里为世界的改变和科技进步做着贡献。
成都目前在电子信息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化学化工产业、家具和鞋业制造产业、动漫和传媒产业、会展产业、航空航天产业、旅游业等方面已取得巨大成就……
如今,国务院又原则性通过了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并成功入选“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按照规划目标,到2015年,成渝经济区要力争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
杨兴平认为:“这对成都来讲,又将来一个伟大的历史机遇,必将助推成都这座城市取得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