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召开 !!!
"问得直接答得清晰"——大会新闻中心成热点新闻集散地
时间:2011-03-14 来源:新华网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记者会13日上午在梅地亚新闻中心举行。这是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的最后一场记者会。

  9点30分,距离记者会开始还有半个小时,几十名记者已经签到落座新闻发布厅。日本共同社记者早川真两会期间每天都来新闻中心参加记者会。他表示,自己本是驻上海的经济记者,但两会是大事,北京人手不够,就来增援了。“这里的发布会很有价值,官员的回答也比较坦率”。

  在13日的记者会上,早川真被点到提问,他用流利的中文问了国家工商总局副局长傅双建一个关于“有些日本企业认为中国的一些企业注册了日本企业的商标”的问题。会后,他表示:“今天运气很好,成功提问了。这位官员非常了解情况,回答也很到位、很务实。”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梅地亚新闻中心共举办15场记者会和6场代表与网友在线交流活动。此外,在人民大会堂还另有五场新闻发布会或记者会举行。

  官员对方方面面关心的问题不回避,“不打太极拳”,做到坦诚回答——这是许多在本次会议期间参加新闻中心记者会的记者共同的感受。稀土、高铁、汇率、房价……一批海内外高度关注的话题都得到了掷地有声的回答。

  越来越多的代表团还发现新闻中心是一个热点新闻的集散地,都愿意来这里举行记者会,向中国和世界展示自己。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新闻中心特意举行了“欠发达的贵州如何实现历史性的跨越”记者会和 “大开放的四川”记者会。

  这两场来自“地方”的记者会同样是直面热点话题。一位常年报道两会的国内记者对茅台酒涨价问题的问答印象颇深,认为是“问得直接,答得清晰”。

  美联社记者马舟13年前来的北京,已经多次报道两会了。他说:“今年记者会很频繁,内容也很有价值。能从其他人的提问和被访人的回答中发掘到信息。平时很少能和这些高级别的官员对上话,记者会还是不错的机会。”

  澳门澳亚卫视记者蒲婧表示:“没想到能如此密集地开记者会,同时都还是大家都很关注的话题。”她认为,两会记者会的另一个特点是把主要的时间留给记者,给记者很多提问的机会。

  据介绍,15场记者会的议题选取紧紧扣住本次人大会议的主题,比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等;同时紧紧围绕海内外和社会关心的热点问题。

  一位新闻中心的负责人说,只要是媒体和社会关心的问题,都要想尽一切办法和相关部门沟通,真正做到民有所呼,“会”有所应。

  近10天来,财政部“财政政策和有关问题”记者会、商务部“促进消费和对外贸易”记者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记者会、民政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记者会、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及金融问题”记者会……场场记者会都受到了海内外记者的高度关注。

  据介绍,人数最多的一场记者会吸引了超过300名记者出席。

  来自路透社、美联社、俄罗斯阿尔法电视台、日本共同社、日本NHK电视台、道琼斯金融通讯社、德国世界报等外国媒体的记者纷纷在记者会上提问。为了更好地为外国记者服务,新闻中心还为一些场次的记者会配备问题翻译或同声传译。

  “每当记者会将要结束,而很多记者仍然在举手时,心里也很遗憾,想要提问的记者太多了,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都满足。”一位记者会的主持人说。

  新闻中心还通过其他各种方式方便记者的采访,比如新闻中心网页上的公告栏今年首次增加了主题词提示,方便记者查询;每场记者会还都进行图文和视频直播。

  为适应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闻中心还举办了六场全国人大代表与网友在线交流活动。在议题设计方面,做到了白天代表审议什么,晚上就和网友在线交流什么,真正实现了会内会外互动。共有11家中央新闻网站参与了代表与网友在线交流。每场在线交流开始三天前,会在网上征集问题,关注度最高的问题一定会做出回答。

  新闻中心一位负责在线交流的工作人员表示:“网友通过参与提问和在线交流可以对相关问题有更深的了解,全国人大代表也可以通过在线交流把问题带到审议过程中去。”

  另外,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共有34个代表团向境外记者开放了37次代表团团组会议,团组开放机制已经比较成熟和常态化。记者在现场看到,代表们均从容面对媒体,畅所欲言,并把团组开放当作密集发布新闻的平台。

  观察家认为,大会期间举行的新闻发布会、记者会、全国人大代表和网民在线交流和团组开放等活动其实都是外界观察中国民主政治的窗口。

  无论是记者会上“问得直接,答得清晰”;还是团组开放时代表从容面对摄像机镜头;抑或是会内会外通过互联网实现同步互动,这些不仅显示了人大会议不断开放的进程,而且也是中国式民主的生动体现。
  来源: 新华网 2011年3月13日
 

 
 
上一篇:两会民主细节:代表名字贴上门 团组会议敞开门
下一篇:凝聚起奋进的力量,出发!——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侧记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