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提出三大渠道可破解
“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项目2009年至2016年需要投入资金522亿元,这么大的资金量从何而来?1月17日,本报记者和关注此问题的省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对话,大家提出了利用三种渠道争取资金的建议。
渠道一:充分争取中央资金支持
嘉宾观点:中央加大了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应争取国家对我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更多资金支持。
主持人:“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项目所需资金庞大,应如何解决?
刘宇(省政协委员、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协副秘书长):中央资金主要注入“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项目的骨干工程,一些配套工程需要地方筹资。应处理好骨干工程和配套工程的关系,将配套工程也纳入骨干工程预算,实行同时规划、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形成完善的配套网络体系,从而保证每一项大型水利工程的效益得到充分发挥。
汪建左(省政协委员、民建乐山市委副主委、乐山市水利局副局长):相对于以前,现在水利设施建设已进入了一个较好时期。以前水利建设中央与地方资金出资是二八开,中央出资只占20%,现在已经达到了五五开。要争取国家对我省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更多资金支持,同时科学调整预算内基本建设支出结构,增加各级财政对水利工程的投入,并注意吸收社会资金。
渠道二:加大地方和社会资本投入
嘉宾观点:每个工程项目的建设,地方投入都必
不可少。同时要通过其他渠道,增加地方投入,如
建投融资平台。
主持人:为什么要强调加大地方投入和社会资本的投入?
刘宇:具体到每个工程项目,除了争取中央资金,地方的投入是必不可少的,如成立一定的投融资平台,吸引社会资本注入到水利投资上来。这一点,我们在建设公路等基础设施时已经用得比较好了,现在建设水利设施也可以学着用。
同时,还要注意完善水利建设基金制度,规范和完善现有水利行业行政事业性收费,合理调整经营性项目的水价、电价,全额征收并用于水利工程建设,并积极鼓励受益区群众以及企业投劳、投资参与水利工程建设。
康文智(省人大代表、乐至县水务局副局长):除了地方财政的投入,还应通过其他渠道增加地方投入。虽然目前我们县上还没有实力成立投融资平台,但是资阳市已经成立了,在乐至县以前的水利设施建设中给了不少支持,这样的做法值得推广。
渠道三:充分激发民间投资热情
嘉宾观点:除了政府投入,还可吸引社会资本加入地方水利设施建设。
主持人:除了争取政府投入,民间资本的注入值得关注。这方面大家有没有什么经验可以借鉴?
康文智:乐至县位于沱江和涪江流域的分水岭处,没有外来的大江大河给乐至提供水源。这就意味着要满足乐至的发展,水资源供应上必须依靠自身的水利设施建设来保证。这些年,乐至鼓励老百姓自建各项微型水利,对建好并验收合格的,政府给予一定资金补助。比如,普通乡镇修一个水库大概需要10万元,验收合格后我们将补助3万元左右。
从2006年开始,第一年试点,我们全年补贴资金200多万,到去年已补贴了1000多万资金。也就是说,我们用1000多万的资金撬动了老百姓3000-4000万的投资,大大加强了地方水利设施建设。
汪建左:对于融资来说,“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应该是一个开放体系,不只是各级政府投入,社会资本也完全可以投入。比如说,一个水库修好了,水域本身和水域周围也是有一定经济价值的,这部分的投入就可以吸引社会投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