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四川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召开
专题导航
  • 民生之盼:住有所居
    时间:2011-01-20 来源:四川日报

    百姓点题
    缘起
      在今年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民建德阳市委副主委、德阳华西冶金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余阳提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改进廉租住房保障措施》的提案。
      余阳的单位是一家为重装配套的机械零部件企业,单位中22名残疾人,其中有5户残疾人属于无房或少房户,为了帮他们申请廉租住房,余阳作为他们的“代言人”也感受到了其中的辛酸。
      数据显示,目前我省城区仍有20多万困难群众还居住在棚户区和危旧房中,近100万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新就业职工和进城务工人员等 “夹心层”群体住房困难问题很突出。
      “十二五”期间,我省提出城镇化率每年提高1.5%以上。要实现这一目标,每年将有120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如何让这部分人 “进得来”又能“住得下”?围绕这一话题,代表、委员展开了热议。
      政府举措:加大投入增加房源代表建议:在城市边缘中心乡镇建廉租房
      针对当前我省保障性住房的现状,省政协委员、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于桂给出回应:今年,国家拟下达我省的保障性住房和改造棚户区有34万套左右,比去年增加了67%。其中建设保障性住房22万套,是去年任务的3倍多,特别是公共租赁住房任务由去年的4600套增至12.8万套,占今年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的58%。
      此外,我省还计划改造农村危房15万户,比去年计划增加8万户。未来几年,中低收入家庭、进城农民工、大学毕业生、棚户区住户和农村危房户等住房困难群体,将陆续享受到相应的住房保障。
      力度不断增加、投资不断加大、规模不断扩大——这是我省当前保障性住房的总体趋势。
      对于诸如保障性住房这样的民生工程,省政协委员、省政协副主席、民进四川省委主委张雨东把这看成是 “做大蛋糕与切好蛋糕”的关系。“既要做大社会财富的‘蛋糕’,更要分好国民收入的‘蛋糕’,宁可少上几个‘标志性工程’也要多增加一些民生项目。”
      而省人大代表、自贡市地税局基金科副科长龙新蓉则提出了 “在城市边缘中心乡镇建廉租住房”的建议。
      龙新蓉表示,城市低收入住房家庭大多生活在城市边缘地带,这里生活成本较低,而且经过长期生活有了固有的生活圈子和谋生手段。“是把他们强拉进城市还是就地安置?这值得探讨。”龙新蓉说,经过调查,绝大多数住房保障对象都希望能在习惯的生活区域内安置。
      多措并举、纵深推进,让更多的人居者有其屋,这成为今年我省保障性住房的主旋律。
      政策执行:如何避免中途“卡壳”委员建议:开通“绿色通道”
      除了房源和惠及面不断增加外,现有政策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
      省政协委员蒋光鑑提出了一份 《切实解决低收入职工租房问题的建议》。建议称,近日,成都市出台了职工可使用住房公积金用作租房的政策,但由于要求提供出租房的纳税证明,很多职工无法享受该政策。蒋光鑑建议,不要把此政策与税收联系在一起,现阶段可由工作单位出具证明来解决,这样,也有利于企业人才的稳定。这仅是政策执行层面中的一个插曲,一个好的政策如果执行层面“卡壳”,只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对此,余阳深有同感。余阳公司有一位员工叫徐仙平,父母住房是一室两厅,但家中有一个弟弟,加上父母妻儿家中六人“打拥堂”。但又因为刚好达到了人均住房12平方米的标准,不够申请廉租房的条件。
      “只有更人性化,才能避免政策在执行层面‘卡壳’。”余阳提出以下建议——
      降低门槛,应保尽保。有条件的地区,将申请对象现住房人均建筑面积标准上调至15平方米;在核定申请对象现住房面积时,还要充分虑户型对申请对象的影响,做到人性化管理;对于老弱病残等特别困难的群体,建议开通“绿色通道”,优先申请、优先排号、优先入住。
      于桂提出自己的观点。“可以进行产权制度的改革和创新。”于桂说,这种探索早已在沿海部分省份实践,如江苏淮安市试行的“共有产权”住房模式,由购房者和政府按照出资比例购买住房,各自享有相应比例的产权,一定程度上能缓解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的问题。
      加大保障力度,创新新的空间,“居者有其屋”的民生之盼将有更多人如愿。

     
     
      上一篇:新农保期待全覆盖(图)
    下一篇:加大公租房建设力度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