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走进四川在线直播间,与网友互动交流——
1月21日,受本报邀请,省人大代表、绵阳市游仙区副区长、致公党绵阳市总支主委田荣华,省人大代表、成都大学美术学院院长刘遂海教授走进四川在线直播间,与网友热议城市交通“缓堵”话题。
●镜头一
演播间的访谈时间定在下午6点以后。刘遂海代表来自成都团,他选择了开车来,从人民南路到红星路,汽车在缓慢的车流中蠕动。由于交通拥堵,再加上遭遇多个禁左路口,正常10分钟的路途开了20多分钟。
●镜头二
田荣华代表所在团的驻地宾馆离报社并不远,因此他选择了走路。田代表说,地震以前,绵阳是不堵车的,但震后买车的人多,高峰时一度达到每天500多辆,现在绵阳堵车也是常事了。
一位网友讲述了他的亲身经历,因为工作原因,他经常会去一些高档酒店参加会议,但他的自行车却经常被挡在门外。网友质疑,为什么自行车就不能够堂堂正正进宾馆呢?
“的确,被迫选择汽车出行的人多,交通自然就堵了。”刘遂海代表说,受传统思维的影响,人们在认识上还存在误区,车似乎成了社会身份和地位的象征。社会应该崇尚“低碳”,大力开展“低碳”教育,特别是对于孩子,要从小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以“低碳”为荣。
田荣华代表认为,“低碳”“环保”不应该只是一种口号,而应当成为主流意识形态。汽车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但可开可不开的时候就应尽量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因此这个话题又回到了首先要完善公共交通的命题上,要求政府多承担责任。
田荣华还认为,在短期内可以采取一些限制措施,比如提高停车、养车的使用成本,当然,最好的方式还是设计某种奖励手段,引导人们尽量选择“低碳”环保的出行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