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报道

为人大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充电赋能”——全省人大民族宗教工作培训班侧记

时间 2025-11-18 来源 “四川人大”微信公众号
[ 字号大小:]


  近日,80余名来自全省人大系统从事民族宗教工作的学员,在专题授课与现场教学中,用脚步丈量民族团结进步之路,以实践探索人大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创新之道。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何延政出席开班式并作动员讲话。



多场讲座提供多维度“充电”

  全省人大民族宗教工作培训班开班动员会指出,做好新时代人大民族宗教工作,要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和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方向,聚焦立法、监督等职能职责,主动担当作为,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人大力量。
  “全过程人民民主有着实实在在的工作指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秘书长韩晓武详细解读了新修改的监督法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并结合实际,就增强监督刚性和实效传授了方法、提出了要求。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原法案室主任彭建华结合从事人大民族工作的丰富经验,系统梳理了党的民族工作发展历程,为学员们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如何通过守正创新推进人大民族宗教工作高质量发展?”培训注重贴近我省人大民族宗教工作实际,着力提升学员履职能力和专业素养。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一级巡视员杨筠、省人大民族宗教委办公室一级调研员丁向东分别作了《四川省地方立法实践之思与考》《我省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相关问题探讨》的专题辅导,回顾总结了我省地方立法的成就与经验,聚焦民族自治地方立法的权限、程序、特色等关键问题,为各地开展民族立法工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指导。
  “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杂志社总编辑刘学军,从宏观视角阐释了全面深化改革与民族地区发展、社会稳定的内在联系,引导学员们从更广阔的视野思考如何通过法治方式和改革举措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探索人大民族宗教工作实践密码

  为增强培训的直观性和实效性,培训班组织学员前往部分高新科技企业和基层社区开展现场教学。“我们自主研发的有机硅材料,已应用于民族地区光伏电站建设。”在硅宝科技展厅,学员们围在一台全透明的储能装置前,认真听取工作人员介绍。在索贝数码数字文化馆内,一场关于“文化传承与科技创新”的头脑风暴在现场展开——学员们通过体验VR技术重现唐卡绘制工艺的场景,直观感受到了“数字+文化”的融合魅力。
  走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天府新区华阳街道安公社区,“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标语随处可见,在这里,各族群众的生活场景交织成画。“这个图书馆真有意思。”在社区潜溪书院,摆放着城市民族工作服务站的服务联系表、居民登记簿,墙上贴着“民族政策明白卡”。“我们开展了包含政策咨询、文体活动、就业服务、心理咨询等在内的10项服务和‘十必联’居民服务。”随着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学员们纷纷举起手机对着展示板拍照。
  “本次培训办得非常及时,为大家紧跟形势提升能力和水平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省人大代表曾文忠说,通过这次学习开拓了视野,有利于提升履职能力和水平。
  “要进一步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宗教工作的重要论述,真正做到内化于心,落实落地。”省人大民族宗教委主任委员王承先表示。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省人大民族宗教工作者正以实干担当,续写着“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四川人大答卷。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