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

科技赋能 精准监督河湖保护

时间 2025-07-29 来源 “四川人大”微信公众号
[ 字号大小:]
  在赤水河、沱江、涪江、大渡河的相关检查点位用无人机开展立体巡查,精准识别非法侵占岸线、水域污染等问题;
  选取部分点位开展水质快速检测,快速直观掌握饮用水源质量和黑臭水体的整治效果;
  单独安排暗访组,从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省级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随机抽取20余个涉水问题投诉,前往现场核实整改闭环情况……
  7月28日,省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四川省河湖长制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审议。报告内容详实,突出展现了省人大常委会运用科技赋能,多举措多角度开展人大监督的实际成效。

法治引领:筑牢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

  四川河湖密布,是长江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和黄河上游重要水源补给区。自2022年条例实施以来,四川实现了河湖管理从“有章可循”到“有法可依”的跨越。
  3年来,法治引领我省河湖长制工作成效如何?还有哪些环节需优化提升?“开展条例执法检查,既是落实生态责任的法治实践,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举措。”省人大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按照省人大常委会2025年监督工作计划,今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祝春秀、朱家德、何礼分别带领执法检查组,前往泸州和内江、绵阳和阿坝、资阳和甘孜开展条例贯彻实施情况执法检查,同时,委托其余15个市(州)人大常委会同步开展检查。
  “利用无人机开展立体巡查、带着设备进行水质快速检测,可以让执法检查结果更精准、群众感受更直观。”参加暗访的同志说道。
  据悉,此次执法检查聚焦基层河湖长履职尽责、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等内容,以公众信息平台的“群众呼声”为基础,充分利用科技手段、便捷检测技术等“智慧手段”,进一步增强了执法检查结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高位推动:形成“百花齐放”的工作格局

  3年来,全省以坚实有力的组织领导推动条例全面贯彻落实。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由省委书记、省长两位省总河长高位推动,每年召开省河长全体会议,签发省总河长令,部署年度重点工作。同时,开发全省统一的河湖长制信息化平台,开展河湖长制专项督查,扎实开展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实现全省数据资源共建共享,破解了河湖长制“上热中温下冷”难题,有效调动了工作积极性。
  各地严格落实上级河湖长指示要求和河湖管护治理关键事项,河湖长制工作亮点纷呈:
  ——广元、达州出台总河长制运行规则,按照行政区域管理和河湖流域管理相结合的原则,设立省、市、县、乡、村五级河湖长4.8万余名;
  ——自贡、攀枝花在村民小组增设河湖长,将河湖管理工作延伸到最末端;
  ——宜宾探索县乡村河长“述职评价”,督促各级河长履责担责;
  ——德阳、绵阳、广安、巴中、甘孜探索创建基层河湖管护“解放模式”,发动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河湖保护治理;
  ——成都、乐山等地开启“智慧巡河”新模式,运用无人机巡航、高清视频监控等技术手段,提升河湖监管的精准化、智能化水平;
  ——雅安各级河长全面使用巡河APP开展巡河,自动生成巡河时间、巡河轨迹及问题处置情况等记录,实现与省河长制湖长制基础信息平台的互联互通;
  ——遂宁、南充、泸州等地全力推进“电子围栏”等采砂智慧监管,提升河道采砂规范化、智慧化水平;
  ——内江、眉山、资阳、阿坝等地出台考核办法,扎实开展考核和责任追究,促进各级各部门做到守水有责、管水担责、护水尽责。
  在条例的推动下,河湖保护逐渐从“政府独角戏”转变为“全民大合唱”。四川正以法治之力守护江河湖泊,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书写新的篇章。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