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四川省电梯安全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草案)提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首次审议,标志着我省在电梯安全管理领域迈出了坚实的法治步伐,用法治手段守护群众“上下平安”。
守护安全 回应民生关切
电梯作为现代生活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其安全性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15年,我省制定了《四川省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在加强电梯安全监督管理、预防和减少电梯事故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电梯数量急剧增加。据统计,目前全省电梯数量已突破54万台,且老旧电梯和既有住宅加装电梯数量逐年递增,电梯安全工作面临新情况、新挑战,原《办法》已不能满足当前电梯安全工作的需求。“在结合国家最新要求和地方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将《办法》由规章上升为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有关负责人说道。
“制定《四川省电梯安全条例》,事关人民群众安全幸福、新型城镇化深入推进、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十分重要。”省人大经济委有关负责人认为,待条例出台后,将进一步健全电梯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和制度,以高质量法治供给保障电梯安全、提升城市管理水平。
集思广益 凝聚立法共识
自立法工作启动以来,省人大经济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高度重视,广泛调研,科学论证,确保立法质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起草并报送了条例(草案代拟稿),按规定完成风险评估、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公平竞争审查、为基层减负一致性评估等工作。司法厅按照立法程序,在网上公开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书面征求省级有关部门(单位)及各市(州)政府意见,先后到重庆、成都、泸州等地开展实地调研,召开专家论证会,在充分吸收各方意见基础上,经反复论证修改,形成了《四川省电梯安全条例(草案送审稿)》。
“要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依托代表家站,广泛征求群众对条例草案的意见建议,尽快将群众建议转化为‘法言法语’,使条例草案更加完善、更具操作性。”在成都市双流区等地调研电梯安全管理工作时,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罗强强调。
“建议加强对电梯维护保养单位的监管,确保得到及时有效的维护。”“应明确电梯使用单位的主体责任,避免责任推诿……”座谈交流时,与会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和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围绕电梯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检验检测、法律责任等,提出了意见建议。罗强表示,座谈会富有成效,各位代表认真、专业、求实,提出了不少有针对性的意见建议,这些来自基层的声音,为条例进一步完善提供了宝贵的参考。
起草过程中,省人大经济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等单位始终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电梯安全领域热点难点问题,适时完善具体条款,力求条例更加贴近实际、更加管用有效。
科学立法 草案亮点纷呈
条例草案共9章57条,分为总则、生产经营、使用管理、维护保养、检验检测、应急救援、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和附则。主要特色亮点如下:
保留成熟经验和有效措施。将原《办法》中关于规范电梯相关环节的管用实用规定上升为条例内容,同时结合实践,新增应急救援和监督管理专章。
聚焦现实难题,压实各方责任。明确电梯制造、安装、维护保养等环节中各方主体责任,强调电梯使用单位与关联各方的责任衔接,明确有关部门监督管理责任,实现全流程全链条管理。
汲取事故教训,强化安全监管。针对近年来全国各地出现的各类电梯安全问题,在地方立法中积极作出回应,规范电梯停用、启用、注销等要求;补齐电梯拆除环节管理漏洞,明确由具有相应专业能力的单位实施拆除,有关部门依法履行监管职责。
强化应急救援,保障生命财产安全。设置应急救援专章,将电梯应急救援纳入应急救援体系,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建立健全电梯安全应急处置服务平台,设置专用求助电话,做好电梯困人应急救援工作。
回应人民关切,满足美好生活需求。持续推进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依托智慧电梯信息系统推广应用电梯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