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棉县安顺场镇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作为全省首批、雅安市唯一的省级红色站点,在镇人大主席团的有力推动和县、镇人大代表的深度参与下,积极探索“三能”服务模式,打造集红色教育、精准服务、价值发挥于一体的老兵之家,构筑起联系服务退役军人的坚实桥梁。

铸魂聚能,构筑红色精神新高地
县、镇人大代表全程参与服务站选址论证与功能设计,聚力打造三重红色教育阵地。一是教育铸魂阵地。代表们积极走访调研,协调整合本地资源,推动服务站深度融入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等红色教育链条,通过代表参与讲解红色故事、组织专题学习,强化长征精神传承与爱国主义教育,站点内设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展陈及十大英模展示,政治引领浓厚“军”味。二是红色旅游枢纽。人大代表牵头联动红军指挥碉楼、红军水井等周边遗址,推动打造文化墙、文创展陈及宣传视频,使服务站成为串联红色旅游资源、丰富旅游内涵的关键“驿站”,年吸引红色研学旅游体验人次超210万。三是老兵荣耀舞台。代表们倡导并推动组建“兵支书”“大渡河勇士突击队”“红安卫士”,鼓励退役军人发挥专长、展示风采、服务群众。在“9·5”泸定地震中,勇士突击队第一时间逆行驰援重灾乡镇,镇人大代表、队长帅飞获评为“四川好人”。

服务强能,打造标准化老兵之家
人大代表聚焦服务保障质效,助力构建三重服务体系。一是功能布局集成化。代表们积极建言献策,推动站点提质改造。一楼设置特色服务窗口、红色展馆、退役军人之家,形成集红色教育、政策服务、休闲办公于一体的多元化阵地;二楼专设勇士突击队队部,设置应急物资储备区,配备专业救援装备,常态化开展专业拉练、应急演练,在应急状况下迅速集结、快速响应、高效救援,切实保障辖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二是运行机制标准化。镇人大监督推动服务站严格执行国家和省级标准,并融入代表建议形成“1334”工作机制(即一套镇村两级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开展志愿宣讲、志愿服务、志愿调解三项服务,落实关心关爱、就业扶持、后备干部培养三项举措,实现助力民族团结、乡村振兴、文旅融合、安全稳定四个目标),将勇士精神内化为服务力量,外化为服务成效。三是代表服务常态化。建立人大代表结对联系老兵制度,代表与镇退役军人干部定期驻点接待,收集诉求并推动解决。截至目前,在代表监督推动下,精准走访军人军属456户,协调解决困难问题36个,发放优抚慰问金101万元。

发展赋能,释放服务综合新价值
服务站充分发挥辐射效应,结出丰硕成果。依托站点深化国防教育,老兵代表牵头组织专题学习3次,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现身说法鼓励青年应征入伍、报效祖国,完成兵役登记129人,43人应征报名参军,向部队输送大学生士兵3人,圆满完成两季征兵任务。成功协助举办雅安市全民国防教育集中宣传活动,使崇军尚武氛围日益浓厚。县、镇人大代表、“兵支书”刘伟积极探索、示范引领,将“老兵”精神注入文旅融合发展。通过组织专业培训、开展外出学习、协调低息贷款、打造民宿联盟等方式,联动红色旅游带动15余家餐饮民宿提档升级,形成特色民宿集群,实现入住率、经营收入双翻倍,吸引广大游客驻足打卡。
此外,代表们积极倡导并协同“大渡河勇士突击队”“红安卫士”深入贯彻落实《雅安市村级河湖长制条例》,协助河长巡河400余次,巡河完成率与达标率均达100%,通过积极引导群众参与、整合巡护队伍力量、构建共治共享机制,打通村级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助力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目标,安顺村“解放模式”作为典型案例被“四川河湖”公众号采用并报道。
在安顺场镇人大的持续推动与监督支持下,红色退役军人服务站已成为传承红色基因、服务退役军人、展示军人风采的重要载体。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三能”模式,强化代表履职与站点建设的互融互促,为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建设和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劲的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