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荣县保华镇人大始终锚定县委“124”发展思路,立足镇域自然禀赋和发展实际,以依法履职为核心抓手,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关键节点,通过“深入调研明方向、精准监督破难题、代表带头干在前”三维发力,为“山水保华”注入发展动能,以人大担当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深调研、谋实策,找准融合发展“金钥匙”
镇人大坚持把调研作为破题之基,组织县镇人大代表深入田间地头、村落院坝,开展“全覆盖”资源摸排、“靶向性”问题研判,全面梳理全镇农文旅发展“家底”。针对调研中发现的业态单一、配套不足、品牌薄弱等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镇人大广泛征集群众对农文旅项目的意见建议26条,充分吸纳后,形成《关于依托本地文化与自然资源促进乡村文旅融合》调研报告,为镇党委科学决策提供有力支撑。闭会期间,镇人大主席团定期听取镇政府农文旅工作报告,推动镇政府编制出台《保华镇2025年农文旅融合发展工作方案》,明确“樱园赏花、茶山品茗、花海打卡、音乐节狂欢”的“四季文旅”发展蓝图。
强监督、促落实,打通项目建设“中梗阻”
镇人大创新建立“清单式监督+跟踪式问效”机制,聚焦农文旅重点项目建设全链条,精准发力破解“堵点”,将“打造保华文化旅游IP的一系列涉及乡村振兴的项目”纳入镇人代会年度重点监督议题,确保项目建得成、运营好、群众得实惠。

——紧盯“今世樱园”提质,实现“一季红”变“四季旺”。项目启动前,代表们实地调研并建议优化品种,推动业主引入红粉佳人樱、中国红樱等优质品种3000余株;督促镇政府配套建设停车位50个、旅游厕所2座、观景平台1个,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首届“保华樱花节”期间,代表现场督办游客疏导、食品安全等问题10余个,吸引游客3万余人次;花期过后,持续跟踪“淡季运营”,推动基地新增紫藤、彼岸花100万株,打造“春赏樱、夏观藤、秋品彼岸花”景观,让“短期打卡点”升级为“全年旅游地”。

——聚焦“茶旅融合”赋能,推动“一片叶”富“一方人”。镇人大组织代表们深入茶园、茶企开展“沉浸式调研”,提出“以茶促旅、以旅兴茶”发展路径。推动建成“云雾茶山”体验区2处、传统制茶工艺展示点1个、茶文化休闲驿站1处;针对“保华茶”品牌弱问题,督促政府争取资金硬化产业道路5公里、新建蓄水池4口、提灌站1个,既改善茶园条件,又带动100余人“家门口”务工,人均年增收2000余元。

——助力“向阳花海”增效,实现“田间景”变“网红地”。镇人大代表曹林提前建言“增设交通标识、规范停车秩序”,规避花期交通拥堵;镇人大推动镇政府投入资金整治人居环境,清理道路杂草1.5公里、打造特色打卡点1处;镇人大主席牵头参与筹备,联合村两委制定“花海运营方案”,引入市场化团队开发花卉摄影、户外拓展、农事体验等项目。今年夏季,“千亩向阳花海”接待游客超5万人次,带动周边农家乐营业额翻倍,村民通过售卖花束、农特产等增收超2万元。

——破解“夏季淡季”难题,打造“村摇”新IP。镇人大支持镇政府策划“牌坊石音乐节”,代表全程参与方案设计,提出“融入地方文化、强化安全保障、联动媒体宣传”等8条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划定亲水安全区、配备救生设备150余套;协调县镇媒体直播宣传,县、镇人大代表范文自发用AI创作宣传歌曲,带动抖音直播观看量破10万人次、话题浏览量7.4万次。三场音乐节累计吸引游客超8000人次,带动餐饮、农副产品消费30余万元,村集体经济增收3.8万元。
树标杆、作表率,争当产业发展“排头兵”
镇人大充分发挥代表“植根群众、联系广泛”的优势,引导镇内的县镇两级人大代表在农文旅融合中当先锋、作表率,以“头雁效应”带动群众共同参与、共享成果。
——做“民意传声筒”,让项目更贴民心。依托全镇10个代表联络站(点),常态化收集群众对农文旅发展的意见建议。针对青杆坪村游客“吃饭难”问题,镇人大代表涂海波推动村集体成立“乡厨一条龙”服务队,规范服务标准、统一宣传推广,带动12户农户发展农家乐,户均年增收1.7万元。
——做“产业带头人”,让发展更有底气。镇人大代表曹雪琴流转土地2000余亩,打造油茶和栀子花套种的“生态茶园综合体”,成为茶旅融合样板,带动10余户茶农升级种植模式;镇人大代表曹林牵头流转云雾茶山2000余亩,组织村民发展花卉种植、旅游服务,解决就业100余人。
——做“监督护航员”,让服务更有温度。建立“代表+项目”监督责任制,全镇县镇人大代表全覆盖联系至少1个文旅项目,定期开展“回头看”。推动“今世樱园”新增道路指示标识牌30余块,协调解决“牌坊石音乐节”停车、饮水等安全问题7个,开展旅游市场秩序专项监督,检查农家乐食品安全、民宿服务质量,推动整改问题5个,切实提升游客体验感。
如今的保华镇,“樱园、茶山、花海、音乐节”四大农文旅IP交相辉映。今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超20万人次,带动群众增收超50万元,走出了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下一步,保华镇人大将持续发挥职能作用,以更实举措、更优服务推动农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人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