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团省委联合开展的“人大与青春同行”系列活动正式启动,为落实好活动相关要求,南充市人大常委会迅速响应,推出短视频征集、知识竞赛和基层实践体验三大活动板块,为青年搭建起多维度参与民主实践的平台。从高校课堂到基层人大,从理论学习到亲身参与,青春视角与民主法治建设正碰撞出新的火花。
“这些活动不再是传统的单向灌输,而是让青年成为主角——用镜头讲述对人大立法、监督、代表等工作的理解,在知识竞赛中帮助青年群体深化对人大制度的认知,并通过走进县乡人大一线,‘零距离’感受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生动实践。”市人大常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此外,市人大常委会与西华师范大学地方立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该中心)的10年探索,为“人大与青春同行”系列活动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注解。据了解,该中心成立于2015年12月,是在省人大常委会的关心指导下,由南充市人大常委会与西华师范大学携手共建的全省首个地方立法专门研究服务机构。作为全省首个校地共建的地方立法智库,用创新实践写下了高校青年力量如何深度参与立法全过程的生动注脚。
“该智库以法学专家为核心,青年学生广泛参与,汇聚城乡规划、生态环境等多领域学者,他们既是立法的‘预研员’和‘设计员’,也是争议条款的‘裁定员’和实施效果的‘体检员’。”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有关负责人说道。
值得关注的是,该中心通过“项目共研、人才共育”机制,助力青年学生在真实的立法实践中成长。同时,与市人大常委会共建的实习基地,成为培养“准立法硕士”的摇篮,青年学子们通过“沉浸式”参与立法项目,在服务地方的同时,也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
10年来,该中心参与28部省、市地方性法规制定,完成56项重点课题……这些成果背后是青年学子与立法实践的深度互动。
当青年代表走进人大会议现场,当高校学子参与立法论证调研,当短视频镜头记录下青年对民主法治的理解——这些细微的变化,正在悄然改变青年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连接方式。
从书本认知到实践认同,从远方观望到亲身参与,“人大与青春同行”系列活动正在打通理论与实践、制度与青年之间的“最后一公里”。这种双向奔赴不仅为地方立法注入青春智慧,更在年轻一代心中播下民主法治的种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积蓄起蓬勃的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