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人大与青春同行”系列活动实效,推动青年群体近距离感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脉络,近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西华师范大学、南充电影工业职业学院10余名青年学生与6名青年人大代表,共同走进高坪区清溪街道——这一省人大常委会研究室、省人大制度研究会设立的调查研究联系点,开启一场沉浸式调研实践之旅。青年学子与人大代表携手探访,在基层一线解锁调查研究“制胜密码”,读懂人大履职的深厚内涵。

一方空间 多重功能
“调查研究是传家宝,是获得真知灼见的源头活水。”步入高坪区清溪街道调查研究联系点,青春气息扑面而来。青年学生们被“民情茶座”“代表书屋”“代表调解室”“未来托管中心”等多元功能区所吸引,在面对面交流中,“好奇心”持续升腾。
“你们是如何发挥调查研究联系点的作用?”面对学生的疑问,区人大常委会清溪街道工委负责人娓娓道来:“作为川东北经济区首批省级调查研究联系点,我们立足街道人大代表之家服务8个社区、2个村、9万余群众的基础,创新推动‘三个融合’,即资源融合,将调查研究联系点与人大代表之家、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共建共享;力量融合,整合人大、工会、团委、红十字会、社区与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优化服务效能;功能融合,健全调研选题、活动开展、成果转化机制,打造集学习交流、政策宣传、民意汇集、便民服务、民主实践于一体的综合平台。”

三支力量 织密网格
“调查研究是一门学问,要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目睹联系点内人大代表们忙碌的身影,青年学生们纷纷感叹:“这里的调研工作接地气、冒热气,群众可触可及。”
高坪区青年人大代表、常驻调研员文倩介绍说,为建强调研平台,街道人大工委着力打造“三支队伍”:调研员队伍,吸纳街道党政干部和人大代表中写作功底强、实践经验丰富的同志;参谋员队伍,邀请市、区人大相关同志、党校教师加入智囊团队;民情员队伍,将各级人大代表划分至选区,定点联系1至2个网格,确保情况摸清、问题找准、对策务实。
民生实事 可感可及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群众可感可及是关键。”在“未来托管中心”,青年学生们亲身参与社会活动,聆听履职故事。区人大常委会清溪街道工委负责人讲述了中心的“诞生记”:“走访中,群众反映学生‘接管难’,我们推动调研成果转化,联合社区、代表与社会力量共建托管中心,组建‘代表陪护团’,为30余户打工家庭子女提供暖心服务。”
省人大代表、高坪竹编非遗传承人万学补充道:“如今,驻区各级人大代表纷纷发挥特长参与调研工作。我常带竹编‘巧手’为孩子们授课,让非遗文化在服务中传承。”
代表调解室内,一叠叠履职日记、一面面锦旗无声地述说着人大代表的为民足迹。连任四届区人大代表、年近八旬的张顺成动情分享道:“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只要在岗一天,就要尽责一天。”二十年来,他走街串巷宣传政策法律,年调解纠纷上百件、提交建议数十条,“张代表的小喇叭”成为群众熟悉的“声音”,他也被亲切称为“小巷总理”。
“作为青年人大代表,我们既要扎实履职,更要以创新思维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90后的区人大代表、白塔街道代表之家联络员杨帆感慨道。
一项项调研成果转化为惠民实招,让青年学生对调查研究的价值有了更深理解。西华师范大学学生李明悦表示:“调研是新时代青年的人生必修课。这次活动让我们掌握了方法,收获了感动,更坚定了以实际行动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实践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