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机关工作

当音符碰撞出廉洁清风:一堂浸润人心的“音乐廉洁课”

时间 2025-07-23 来源 “四川人大”微信公众号
[ 字号大小:]
  7月21日,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内,悠扬的旋律与扣人心弦的节目交织回荡。省人大常委会机关联合绵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共同打造的“音乐廉洁课”在此拉开帷幕。活动以“音乐+廉洁”为纽带,将五千年中华廉洁文化与百年党史中的清风正气熔铸成可听、可看、可感的艺术盛宴,为参加活动的党员干部上了一堂“声”入人心的廉洁教育课。
  省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副主任王雁飞,省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罗强,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祝春秀、王菲、刘坪、何延政、朱家德、何礼,省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秘书长贾瑞云和省人大常委会机关、绵阳市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员干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场廉政教育的创新实践。

清风序曲:当传统与创新撞个满怀

  “中华文明五千载,廉洁二字贯古今;百年大党风正劲,廉洁基因代代传。”在主持人铿锵有力的开场白之中,活动正式开启。
  序幕中,原创节目《清风吟》以婉转旋律勾勒出“清风长吟” 的意境,用光影回溯了从中华传统廉洁文化到共产党人廉洁基因的传承脉络。当主持人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勋章颁授仪式上的讲话——“廉洁奉公,就是保持共产党人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光荣传统”时,大屏幕上的文字与激昂的音频相得益彰,让“廉洁”二字的新时代内涵愈发清晰。
  “我们希望打破传统廉政教育的单向灌输模式,让廉洁文化如春雨般润物无声。” 省人大常委会机关党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活动将视频、音乐、舞蹈与感悟融为一体,实现省市两级人大机关党建的联动互动,活动不仅让我们自身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廉洁教育,更为今后开展机关党建活动提供了启发性的创新思路。

初心乐章:从党史深处汲取廉洁力量

  “38岁的李大钊英勇就义时,全部家当仅有一块大洋。”第一篇章“廉洁初心永远要牢记”中,主持人深情讲述的革命先辈故事,让在场听众无不动容。通过视频短片《李大钊家风》,大家了解到李大钊将每月一两百大洋的收入尽数投入革命事业,其子孙李葆华、李宏塔代代传承“艰苦朴素、公而忘私”的家风,生动诠释了“最好的家风就是父辈的言传身教”。
  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清贫》节选被两位朗诵者深情演绎:“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配合着歌曲《清贫颂》的旋律,这位“身居高位却身无分文”的共产党人形象愈发鲜活地刻在观众脑海之中。“每次读《清贫》,都能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主持人引用习近平总书记的感悟,让大家深刻体会到老一辈共产党人“清贫的生活、远大的理想”。
  从毛泽东同志倡导的“延安作风”,到陈毅元帅用稿费宴请友人的简朴,再到《红星照耀中国》舞台剧中红军战士穿越枪林弹雨的坚定身影,一个个历史片段通过“音乐+叙事”的形式重现,让“廉洁初心”在艺术熏陶中直抵人心。历史事件承载的是融入血脉的精神信仰。

忠诚交响:纪律严明铸就不朽丰碑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项注意……”当这首被誉为“红色经典第一歌”的旋律响起,第二篇章“忠诚本色永远不动摇”拉开序幕。视频中,解放军战士解放上海时露宿街头的画面震撼亮相 ——青涩的脸庞、破旧的军装,在晨光中构成“纪律严明”的生动注脚。
  “朱德元帅立下‘三不准’家规:不准搭乘他的专车、不准亲友相求、不准讲究吃穿住玩。”主持人讲述的故事,与视频中朱老总临终前将两万元存款上交党费的场景形成呼应,彰显出共产党人“公私分明”的政治本色。而随后播放的《新中国第一大案》片段,则以刘青山、张子善的堕落轨迹敲响警钟,正反对照间,深刻诠释了“廉洁自律不过关,就会在诱惑面前迷失自我”的道理。
  原创节目《人生不能重来》,在低沉的旋律中,演员们用肢体语言演绎着贪腐者的悔恨与挣扎。“这不仅是艺术表演,更是一次灵魂叩问、更是一次警钟长鸣的提醒。”省人大常委会机关青工委(团支部)负责人感慨,“看到那些曾经的功臣沦为罪人,更明白‘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红线’绝非虚言。”

清风长吟: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党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第三篇章以“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开篇,主持人点明了活动的时代背景。屏幕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的讲话熠熠生辉:“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以优良作风凝心聚力、干事创业。”
  焦裕禄为孩子逃票看戏在县委会作检查、制定“十不准”的故事,通过视频生动呈现;张富清老人那个打满补丁的搪瓷缸,静静诉说着一位战斗英雄“深藏功名六十载,艰苦朴素一辈子”的赤诚。当视频中张富清谈及“和我并肩作战的战士,有几多都不在了。比起他们来,我有什么资格拿出立功证件去显摆啊……”时,台下观众红润了眼眶。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焦裕禄精神的本质,而清廉则是焦裕禄精神的精髓。”“这个搪瓷缸从1954年用到不能再用,补了又补。”主持人指着屏幕上的文物分享道,“它装过硝烟,盛过汗水,更映照出一名共产党员‘富足于精神,清廉于物质’的纯粹。”
  “把廉政教育从‘文件’变‘文化’,从‘讲台’变‘舞台’,从‘会场’变‘剧场’,这种创新很有感染力。”王雁飞在总结点评时说,此次活动由机关干部自编自演,实现了“听、唱、讲、悟”的四维融合,将“理论灌输”变为沉浸式的“音乐感染”。党性是魂,作风是形,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不断探索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推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走出会场,大家仍讨论着活动中的细节:“李大钊的一块大洋”“张富清的搪瓷缸”“解放军睡马路的画面”……这些生动的廉洁符号,正化作人大党员干部“赓续优良传统、锤炼过硬作风”推动新时代地方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