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要闻

产港城一体酒城溢出幸福味

时间 2012-05-22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号大小:]

  泸州借力成渝经济区建设,深入探索“三化”联动路径——
  □本报记者 孔芒
    翻开四川地图,“C”字形的泸州板块,恰如一只串接川滇黔渝的“扣环”。
    在这只盆地南边的“扣环”上,横向,宜泸渝高速、长江黄金水道沿线集聚产业带;纵向,川黔高速、隆叙铁路沿线聚集城镇群。一纵一横形成十字交叉,交叉点恰好是泸州城区和泸州港。
    以产兴城,以港促城,产港相融,泸州借力成渝经济区建设,确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战略,产港城一体发展,成为酒城的靓丽风景。
    4月25日,泸州市统计局提供数据显示:一季度,该市实现生产总值241.4亿元,同比增长14.2%;9大产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74.62亿元,同比增长35.3%;泸州港业务同比增2成。
  产业集聚为“产港城”蓄积强大后劲
    泸州“两化”互动,从最具竞争力的白酒产业切入。
    2006年,以泸州老窖为龙头的酒业集中发展区全面建设,按照白酒产业供应链节点完整匹配,规划面积1万亩、总投资150亿元。5年来,园区围绕基酒酿造这一传统支柱产业,吸引配套产业和上下游产业,延伸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中国第一个白酒加工配套产业集群”已具雏形。2011年,全市白酒产业实现销售收入467亿元,是6年前的10倍多。
    酒业发展集聚商气、人气和产业发展氛围。泸州顺势而为,把化工、机械和能源等优势产业的发展推向前台。总投资122亿元的200亿立方米煤气化一期项目、总投资27亿元的玉柴·邦立西部基地项目、总投资38亿元的石屏一矿……大批项目加速落地泸州。
    集合产业要素,“以港兴市、以港促城,产港相融”战略喷薄而出:
    ——2011年12月23日,泸州港货物吞吐量突破2000万吨,集装箱首次突破10万标箱。
    ——今年3月28日,临港产业物流园区全面启动。总投资超过100亿元的26个重点项目布局产城大道,依江而设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等7个园区,与泸州港无缝对接。
    ——园区建设与城市规划有机衔接。城市总体空间布局为内环景观带、外环产业带,以园区提供就业平台,以城镇作为生活依托,形成城市空间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大城市发展格局。泸州市委书记刘国强认为:“解决了宜居和发展的关键。”
  组团式发展建区域性中心城市
    今年,泸州将建成“双百”城市——建成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突破100万人。
    站在新的起点,建设具有较高幸福指数的现代化中国酒城,成为泸州新的目标。
    “泸州多山,又有长江、沱江穿城而过,应该坚持‘两化’互动,产城一体,走组团式发展之路,切忌盲目向周边摊大饼式扩延。”泸州市市长刘强说,泸州以构建“一核两副八组团”特大城市发展为目标,加强路、桥建设,快速连接组团,组团间的过渡带用景观衔接。“十一五”期间,泸州完成城市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28亿元,城市道路长达429.6公里,沱江三桥、沱江一桥复线桥建成通车。本月竣工通车的国窖大桥将激活茜草片区,缓解城市交通压力。
    大手笔提升城市品位。建设康健城、教科城,实现宜居、宜业、宜商、宜游。沱二桥南旧房拆迁后,是再建房还是建绿地?建房,可增加数千万元收入;建绿地,可改善周围的生态环境。最终,在召开规委会时,与会人员一致同意建成绿地。目前,泸州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8.55平方米。
    抢建区域性中心城市,持续提升城市品位,泸州在区域竞争中夺得先机。到2011年,全市城镇化率达40.8%,建成区面积由2006年的43平方公里扩展到94平方公里,城市人口由60万人增长到92万人。
  “三化”联动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产港城一体”,落脚点在“以人为本”,根本目的在于改善群众生活,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2010年,泸州统筹“三化”联动的示范项目——名酒名园名镇名村和郎酒·名酒名镇全面启动。
    “名酒名园名镇名村”项目以“名酒”泸州老窖为核心,依托“名园”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加快打造特色场镇,集中连片建设高粱基地,配套蔬菜轮种和加工,并发展近郊长江生态旅游,形成以名酒带动酒业园区建设,名酒名园带动新型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模式。该项目总规划面积近100平方公里,覆盖江阳区黄舣、弥陀、分水岭三个乡镇、5.2万人,已初步形成高粱、蔬菜、水果、旅游四大主导产业。去年项目区农民人均纯收入7135元,比全市平均水平高1747元,成为全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板。
    项目区内大多数农民拥有3份收入:土地入股的保底租金、股金分红、在园区务工的收入。如今,项目区内已有1612户农民以土地入股,实现近5000亩土地连片利用,在酒业集中发展区就业的农民达4500余人。
    泸州坚持把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累计投入资金53.4亿元,建成12万亩荔枝基地、百里桂园蔬菜走廊、15万亩竹林基地、10万亩高粱基地、21万亩烤烟基地,初步形成以14个省、市新农村示范片为支撑,20个“万亩亿元”核心示范区协调推进的农业农村发展格局。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