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4日在四川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唐利民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受省人民政府委托,向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报告全省2013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请予审查。
一、关于2013年1—6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上半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和突如其来的芦山强烈地震灾害,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全省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认真执行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的决议,牢牢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指导思想,全面实施多点多极支撑、“两化”互动、城乡统筹、创新驱动“三大发展战略”,坚持一手抓抗震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全省经济运行态势基本符合全国大势,继续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1655.1亿元,增长10.1%,增速比全国高2.5个百分点。
(一)投资持续较快增长。坚持把投资拉动作为经济工作的重点,全力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着力强化资金等要素保障,投资规模持续扩大。上半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306.5亿元,增长19.3%,占全年投资预期目标的50.3%,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5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215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20.9%。新开工项目8921个,计划总投资7111.3亿元,增长2.8%。全省到位资金11799.9亿元,增长23.9%,比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5730.1亿元,增长21.9%,占全省投资的比重为55.6%,比去年同期提高1.2个百分点,对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1.8%。
(二)工业经济稳步发展。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9%,增速比全国高2.6个百分点。优势产业发展较快,汽车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8.1%,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11.5%,比去年同期提高1.4个百分点。重点监测的117种工业产品有81种增长,增长面达69.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销率为97.4%,与去年同期持平。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5.3%,同比提高2.5个百分点。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3%,扣除煤炭减运因素,其他货物发送量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801.7亿元,增长13.9%,增速比全国高1.6个百分点。
(三)农业生产基本稳定。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1%。受去冬今春干旱影响,粮食产量稳中略降,小春粮食减产2.1%,其中小麦减产3.6%;油菜籽增产0.8%。畜牧业生产稳定,生猪出栏增长1.6%,家禽出栏增长2.7%,肉类总产量增长3.1%。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0.97亿立方米,新增有效灌溉面积63万亩,发展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
(四)市场消费稳定增长。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82.8亿元,增长13.6%,其中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945.6亿元、增长13.5%,乡村市场实现零售额937.2亿元、增长14.1%,限额以上16个大类商品消费全面增长。服务业稳定发展,上半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4%,比全国高0.1个百分点。实现旅游总收入1901亿元,增长17.4%。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l)同比上涨2.6%,比去年同期低0.4个百分点,控制在年初预期目标范围内。
(五)开放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对外贸易稳步增长,实现进出口总额299.5亿美元,增长6.5%,其中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增长4%和11.5%。外商投资小幅增长,实际到位外资54.4亿美元,增长3.6%,在川落户的境外世界500强企业达到195家。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成功举办,民企入川、央企入川、港澳企业入川“三大投资促进活动”成果丰硕,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4969.3亿元,增长15.2%。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37.8亿美元,增长25.2%;新签合同额19.8亿美元,增长26.5%。新增境外投资企业(含增资)31个,核准对外投资额13.1亿美元,增长1.2倍。
(六)财政金融运行稳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完成1506.6亿元,增长16.4%,高于全年预期目标5.4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1128.3亿元,增长15.1%。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460.6亿元,同口径增长8.8%。截至6月末,全省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846.1亿元,比年初增加4258.5亿元,增长18.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8666.2亿元,比年初增加2471.3亿元,同比多增387.5亿元,增长16.6%。社会融资规模为4038.4亿元,比去年同期多647.8亿元。
(七)人民生活持续改善。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全省“十项民生工程”完成投资1051.79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的84.21%。保障性安居工程已开工18.18万套,占中央下达计划的86.2%,基本建成15.99万套,竣工7.09万套。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7元,增长9.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4819元,增长12.1%。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城镇新增就业53.7万人、增长8.9%,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6.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18%;截至6月底,全省高校毕业生已就业29.1万人,就业率为85%。社会保险扩面工作扎实推进,全省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32.5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1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比上年末增加7.5万人。
(八)生态建设和节能减排全面加强。继续深入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完成造林总面积430万亩,占年度目标的72%。节能减排力度加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比重降低,上半年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6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下降0.3个百分点。预计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下降3%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左右。纳入国家目标责任书的37个重点减排建设项目已完成21个,完成上半年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进度目标。
总体看来,上半年计划执行情况有喜有忧,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居民消费价格、城镇新增就业、节能减排等指标完成情况较好,但也有部分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与全年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GDP增速低于预期目标0.9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于预期目标2.1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低于预期目标3.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低于预期目标4.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低于预期目标2.9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速低于预期目标4.5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低于预期目标0.4个百分点。综合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一是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速由2007年的14.2%逐步回落到2012年的7.8%,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上半年GDP增速回落至7.6%,多数省区市经济增速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回落,19个省区市上半年GDP增速低于年初预期目标,我省走势与全国基本一致。二是受发展阶段影响,我省经济总量跨上2万亿元后,与全国经济大省的趋势性规律相同,经济增速有所放缓并逐步回落的阶段性特征明显,2012年经济增速由上年的15%回落到12.6%,今年上半年进一步回落到10.1%。三是受芦山强烈地震影响,灾区人民生命财产遭受了巨大损失,我省投资环境、投资者信心、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也受到较大冲击,对上半年目标执行情况带来了一定影响。
二、当前发展环境和经济运行中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尽管世界经济出现一些积极迹象,但全球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金融风险和主权债务风险继续积累,经济发展的不确定、不稳定因素较多。美国经济温和复苏,但财政赤字以及债务上限问题悬而未决,高失业状况没有根本改观,经济复苏的动力较弱。欧元区经济依然疲软,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l)连续17个月位于50荣枯线以下,失业率创历史新高,仍未摆脱衰退的阴影。日本采取了宽松货币政策和日元贬值等经济刺激政策,但经济复苏依然存在较多问题。印度、巴西、俄罗斯等新兴经济体增速放缓,部分发展中国家面临资产价格泡沫和输入型通胀压力的严峻挑战。加之地缘政治冲突有所加剧、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抬头,世界经济复苏任重道远。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世界经济增长率由4月份预测的3.3%下调至3.1%。
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稳中有忧、错综复杂,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上半年,GDP增长7.6%,比一季度回落0.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3%,比一季度回落0.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比一季度回落0.8个百分点;进出口总额增长8.6%,比一季度回落4.9个百分点。同时,我国产能过剩矛盾依然突出,财政金融领域的潜在风险有加剧迹象,市场信心受到进一步冲击,国际机构纷纷下调了今年我国经济增长预期,7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今年我国GDP增幅预期从1月份预测的8.1%下调至7.8%。
我省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工业增速回落较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4.7个百分点,比去年全年回落4.2个百分点。一是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全省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有28个工业行业大类增幅低于去年同期,其中10个大类回落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36.9个百分点,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增速回落14.6个百分点。二是工业投资持续回落。全省工业投资仅增长10.4%,增速低于全省投资8.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低6个百分点;全省新开工工业项目3085个,同比下降8.9%。三是部分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较为严峻。受产能相对过剩和市场需求疲软的影响,我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l)持续14个月下跌,同比下降2%,尤其钢铁、化工、有色等产品价格继续走低,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截止6月,全省1214户规模以上企业处于停产状态,比去年同期增加529户,拉低工业产值增速2.4个百分点。
(二)消费增长仍然乏力。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同比回落2.3个百分点。餐饮收入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7.3个百分点,影响全省消费增速回落1.1个百分点。同时,随着家电节能补贴等鼓励消费政策退出,市场缺乏新的消费热点,16大类商品中粮油、服装、石油制品等12个大类零售额增速回落。
(三)对外贸易快速回落。受富士康、英特尔等龙头企业出口增长缓慢、人民币升值、国际市场产品价格下跌和去年同期外贸基数较高等因素影响,我省对外贸易增速逐月快速回落。上半年进出口总额增速比1—5月回落8个百分点,比1—4月回落23个百分点,比一季度回落35.6个百分点。
(四)居民增收压力凸显。在经济增速减缓的背景下,受夏粮减产、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地震灾害等多重因素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同比回落4.6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目标4.6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同比回落5.1个百分点,低于预期目标2.9个百分点。
此外,就业、自然灾害、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等方面问题也应引起高度重视。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半年,宏观经济环境依然错综复杂、不容乐观,加之近期我省遭受特大洪灾影响,完成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批准的全年目标任务难度较大,还需付出艰苦的努力。我们将坚持目标不动摇,扭住发展不放松,采取更加超常和更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着力解决当前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问题,力争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着力打造区域发展新亮点,加快构筑多点多极支撑
1、加快推进天府新区建设。规划建设天府新区科技创新园区,加快天府大道中轴线、红星路南延线等“三纵一横两轨”交通骨干项目和新川创新科技园建设,尽快开工建设一批重大产业项目。
2、积极推进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贯彻落实攀西试验区首次部省联席会议精神,争取国家在财税、用地、直供电、资源配置管理、生态补偿等方面的政策支持,研究提出省级层面支持试验区建设相关政策。加快《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规划(2013—2017年)》实施,尽快争取一批重大项目纳入国家科技计划和高技术产业化专项,加快推进一批铁路、公路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
3、大力推进绵阳科技城建设。办好第三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博览会暨军民融合高科技成果交易会,加快三网融合与物联网、数字家庭、航空航天、核技术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积极推进绵阳科技城军民融合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发展区建设,争取国家尽快批准建设军转民高技术产业链(第二批)。
4、积极推进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加快推进“8市1区”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抓紧研究省级层面支持政策,积极争取内江等城市纳入全国滞缓衰退型老工业城市名单,自贡等纳入全国城区老工业区整体搬迁改造试点。启动一批老工业区搬迁改造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并加强省级有关专项资金扶持力度。扎实推进泸州市、华蓥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工作,加快推进石棉县独立工矿区改造试点工作。
5、进一步激发县域经济活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制定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夯实多点多极支撑底部基础的指导意见和深化扩权强县实施扩权强镇推动大县经济发展的意见,支持一批基础较好、产业支撑较强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构筑多点多极支撑的牢固基石。
(二)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保持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1、主动对接国家重点投向。积极对接国家稳增长、调结构重点投向,抓紧梳理一批铁路、棚户区改造、信息消费、节能环保、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加强与国家的汇报衔接,加快推进项目前期工作,争取更多更大的支持。
2、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创新重点项目管理服务方式,建立完善适应政府职能转变需要的项目管理服务体系,强化协调服务、督促检查和激励约束,加快推进500个省重点项目建设。
3、继续加大在建项目建设进度。加强对投资和重点项目推进工作的督导,切实做好征地拆迁、土地供应、能源保障等工作,及时发现和协调解决问题,帮助市州和项目业主推动在建续建项目加快进度,力争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和投资额。
4、千方百计新开工一大批项目。继续做好新项目按季度集中开工工作。超前谋划储备一批支撑性强、带动力大的重大项目,积极创造条件,再开工一批新项目。抓好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切实解决项目落地的具体问题。
5、努力激活民间投资。召开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完善政策措施,拆除弹簧门,砸碎玻璃门,切实为民营企业投资创造公平、透明的竞争环境,进一步激发民间投资活力。积极对接国务院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的有关决定,全面清理我省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取消和下放投资项目审批权限,优化项目投资环境。
(三)着力扭转工业增速放缓趋势,促进工业经济稳步向好
1、抓好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推进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形成新的工业经济增长点。加大技改投入,确保全年技改投资达到4600亿元。
2、加快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积极推进各类创新平台建设和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促进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抓好400个重大科技项目的转化,抓实100个战略性新兴产品培育。深入推进成都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
3、推动产业园区加快发展。召开全省产业园区发展工作会,大力推进“51025”重点产业园区发展计划,研究制定千亿园区培育政策措施。加快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和国家级高新区建设,争取新认定一批省级高新区,加快推动设立一批省级开发区,重点抓好近年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经开区和各类国家级的园区、示范区的项目落地工作。
4、加大对企业的帮扶支持。研究分类指导、促进工业增长的工作措施,集中优势资源支持有基础、有潜力的行业、企业加快发展,落实和细化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白酒、光伏、钢铁等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指导意见,抓好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发展工作。积极帮助企业开拓市场,在重大项目实施、新城新区建设、灾后恢复重建、政府采购过程中,优先采购和使用四川造产品,努力多消化装备、钢材、水泥等产能。研究出台丰水期富余电量消纳电价政策,尽快实施直购电试点,用好留存电量政策。加快煤矿整顿关闭、兼并重组工作,推动达到安全标准的煤矿企业尽快恢复生产。
(四)积极推进服务业发展,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1、加快服务业改革发展。继续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选择3个地级市、2个百万人口大县实施省级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抓好100个重点服务企业培育工作,推进10个综合型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对接国家启动四川“营改增”试点工作,尽快研究出台实施细则,切实减轻服务业企业税负。促进旅游业平稳较快发展,着眼恢复市场信心,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尽快恢复受损旅游基础设施,加强景区地质隐患治理。大力培育发展文化产业,支持出版发行、影视、印刷复制以及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等重点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2、积极培育消费热点。举办各类促销活动,统筹安排339项促销活动,积极搭建名优特新商品展销、家具下乡、餐饮节会等促销平台。加快发展新型商业业态和新型消费模式,大力发展信息消费、电子商务、网购网销、信贷消费、租赁消费,促进旅游文化、休闲娱乐消费,引导餐饮业等传统服务业转型发展。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城乡双向流通渠道。
3、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密切监测生猪价格变动情况,做好重要商品产销衔接和跨区调运,加大市场价格调控和监督检查力度,强化对灾区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指导。稳妥推进资源环境价格改革,掌握好价格调整的时机和力度。完善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
(五)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1、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筹备召开全省城镇化工作现场会,大力推进建新城改旧城,加快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房建设,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向基层和社区延伸。全面放开大中小城市、小城镇的落户限制,最大限度吸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在城镇落户,鼓励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就地在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扎实抓好“百镇建设试点行动”实施,尽快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商贸、工业和旅游镇。
2、切实抓好“三农”工作。抓紧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努力夺取秋粮丰收。认真抓好300个万亩亿元示范区建设,推动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建设。全力推进油房沟水库等大中型水库工程前期工作,加快亭子口水利枢纽、武引二期灌区等在建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新一轮60个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
3、深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发展。全面贯彻落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工作意见。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尽快出台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有序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推动林权流转工作,年底前在66个县全面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推动建设全省联网的农村产权交易平台,逐步将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纳入交易。稳妥推进成都市征地改革试点,在成都市和自贡市、德阳市、广元市开展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流转试验。
(六)进一步扩大开放合作,加快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1、扎实抓好投资促进工作。做好“三大投资促进活动”和成都财富全球论坛签约项目的跟踪落实,有序推动签约项目尽快落地,促进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尽早投产。组织开展一系列投资促进活动,集中力量办好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第十四届西博会等大型活动。
2、积极承接重大产业转移。抓住新修订《中西部地区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颁布的契机,以世界500强为主攻方向,以欧美、日韩、港台为重点目标区域,积极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物流、科技咨询、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继续巩固和深化海外招商,强力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积极吸引更多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和重点央企来川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
3、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壮大外贸主体,加强对重点出口企业的帮扶指导,支持更多有潜力的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发展对外贸易和开拓国际化市场,培育对外贸易的新生力量。利用国家下调进口关税和加大进口贴息等政策,扩大先进技术和重要设备、关键零部件、资源性原材料等产品进口。加快完善“走出去”部门协调机制,健全“走出去”服务体系,积极稳妥推进企业“走出去”,提高企业国际化经营水平。
(七)扎实推进民生工程,着力保持社会和谐稳定
1、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十项民生工程”和新增八项民生工程实施,确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大力推进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资源开发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着力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突出的民生问题。大力实施藏区“六大民生工程”计划,加快推进“彝家新寨”建设,积极支持整村推进、连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和易地扶贫搬迁,加快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
2、大力促进就业创业。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措施,确保各项扶持政策落实,积极支持高校毕业生、灾区群众、返乡农民工、复转军人等重点人群创业就业。在实施经济结构调整、安排产业布局和招商引资时,充分考虑对就业的带动作用。强化就业服务,有针对性的举办各类 用工招聘会,促进劳动力供需衔接。
3、努力促进城乡居民增收。积极稳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最低工资标准,积极推进职工工资合理增长。全面落实农民增收县委书记县长负责制,鼓励发展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畜产品深加工,鼓励支持农民居家灵活就业创业,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4、着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深入实施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科学整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继续完善低保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全面取消县级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健全重特大疾病保障机制,健全城乡医疗救助制度,确保全省困难群众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覆盖率达到100%。
(八)做好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和防汛减灾工作,推动灾区经济恢复发展
1、大力推进地震灾区恢复重建。全面实施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和11个专项规划,加快推进灾后恢复重建项目实施,鼓励支持民间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重建项目建设。促进灾区产业尽快恢复发展,力争8月底前企业复产数达90%,企业生产能力恢复到80%,四季度工业基本恢复到震前水平。
2、突出抓好防汛减灾工作。强化监测预警,完善防灾预案,加大隐患排查力度,加快实施避险搬迁、工程治理等措施,加强汶川、芦山新老灾区和村镇、集市、学校、医院、旅游景点等重点区域的隐患治理,做好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防治。加强汇报衔接,积极争取国家和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抓紧研究出台特大洪灾恢复重建的指导意见,明确重建的任务和重点,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生活,促进灾区生产生活秩序尽快恢复。
主任、各位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今年的宏观经济环境错综复杂、异常严峻,我们将在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攻坚克难,扎实工作,努力完成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为加快推动四川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由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跨越,做出更大的贡献!
以上报告,请予审查。
附件1
四川省2013年1—6月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指标名称单位2012年1-6月2013年预期目标2013年1-6月完成
进度(%)
总量增长%总量增长%总量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10603.913268701111655.110.143.4
其中:第一产业亿元1236.94.335303.51290.43.136.6
第二产业亿元5991.416.114300136485.312.245.4
工业亿元5206.415.912260135573.611.645.5
规上工业亿元16.61411.9
建筑业亿元78517.4204012911.716.244.7
第三产业亿元3375.510.59040123879.48.442.9
二、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863920.5205001410306.519.350.3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3103.5
左右102.6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4298.215.910360144882.813.647.1
五、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1294.617.82687.7111506.616.456.1
六、进出口总额亿美元280.944.665611299.56.545.7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0700142315014117079.450.6
八、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298.517.2805015481912.1
九、节能减排
每万元生产总值能耗吨标准煤-4
每万元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万吨按照国家下达
计划安排
-3
十、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49.48053.767.1
城镇登记失业率%4.154.54.18
十一、人口
人口自然增长率3
常住人口8100
十二、城镇化率%45.1
注:1、部分数据由于统计口径问题,目前尚未公布,故空缺。
2、农民人均纯收入,季度统计口径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附件2
四川与全国2013年1—6月经济社会发展指标比较
指标名称单位全国1-6月完成情况四川1-6月完成情况
总量增长%总量增长%
一、地区生产总值亿元2480097.611655.110.1
其中:第一产业亿元186223.01290.43.1
第二产业亿元1170377.66485.312.2
工业亿元1016017.35573.611.6
规上工业亿元9.311.9
建筑业亿元154369.6911.716.2
第三产业亿元1123508.33879.48.4
二、固定资产投资亿元18131820.110306.519.3
三、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上年=100)%102.4102.6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1076412.74882.813.6
五、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3628013.51506.616.4
六、进出口总额亿美元199778.6299.56.5
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136499.1117079.4
八、农民人均纯收入元481711.9481912.1
九、就业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万人59553.7
城镇登记失业率%4.24.18
注:1、固定资产投资,四川统计口径为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农民人均纯收入,季度统计口径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附件3
2万亿元以上省市2013年1—6月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地区生产总值(亿元)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地区1-6月位次增速%位次1-6月位次增速%位次
全国248009.07.6186223.0
四川11655.05810.111290.3743.15
广东28465.9218.581216.2352.96
江苏27603.9829.641175.7863.52
山东25958.1539.642098.7512.96
浙江16953.9248.310679.89102.410
河南14556.6358.491668.9123.24
河北13154.5868.771362.2232.79
辽宁12334.7379.06735.7492.88
湖北10949.399.73867.22841
湖南10921.811010.021061.7373.43
上海10168.52117.71142.45111.511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地区1-6月位次增速%位次1-6月位次增速%位次
全国117037.07.6112350.08.3
四川6485.29812.213879.39118.47
广东13990.727.91013259.019.64
江苏14825.319.9711603.029.72
山东13311.9310.9210547.539.26
浙江8440.348.997833.748.111
河南8372.059.484515.798.38
河北7235.4610.054557.078.38
辽宁6597.4710.345001.668.010
湖北5606.7910.434475.4109.72
湖南5310.51010.054549.6811.31
上海3849.5114.9116276.659.64
2万亿元以上省市2013年1—6月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速度(%)
地区1-6月位次增速%位次1-6月位次增速%位次
全国181317.620.113.312.7
四川9428.4620.2613.7113.61
广东8510.7917.01012.2911.69
江苏15737.0120.1713.0812.97
山东15009.8220.0813.2513.06
浙江9233.8722.0411.91011.110
河南10858.6423.5313.3313.22
河北9522.2519.7913.3313.13
辽宁11191.5321.1513.4212.97
湖北8812.8824.7113.2513.13
湖南6767.21023.6213.2513.13
上海2315.81115.71111.0119.111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亿元)
地区6月位次1-6月位次1-6月位次增速%位次
全国8.99.33628013.5
四川12.6111.911506.6716.43
广东8.899.193483.6116.34
江苏10.5311.323368.8213.26
山东9.8511.322536.6312.57
浙江9.488.9102182.5511.58
河南10.8211.151236.2816.72
河北7.31011.321214.195.311
辽宁9.8510.761776.065.710
湖北9.8510.761097.91016.25
湖南9.9410.381009.41119.91
上海5.8114.8112345.848.79
2万亿元以上省市2013年1—6月主要经济指标比较
进出口(亿美元)出口(亿美元)
地区1-6月位次增速%位次1-6月位次增速%位次
全国19976.98.610528.210.4
四川299.576.54195.974.06
广东5544.1121.213163.8118.21
江苏2600.52-0.1101565.322.18
山东1235.955.46612.952.09
浙江1593.946.551171.1311.04
河南243.7912.42151.5814.03
河北265.884.87149.191.610
辽宁543.663.49303.767.05
湖北156.4103.6893.2103.77
湖南106.61110.0361.81115.82
上海2064.83-3.7119654-4.311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元)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元)
地区1-6月位次增速%位次1-6月位次增速%位次
全国136499.1481711.9
四川1170799.444819812.14
广东1716838.8206528610.39
江苏1706849.078181411.07
山东1383259.537109512.05
浙江2046128.891087829.910
河南11050119.3541421111.36
河北11213109.625533712.72
辽宁1257369.718966311.07
湖北1180989.0845871012.81
湖南1186379.264643912.72
上海2224317.5111234518.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