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代表工作 >

七张代表证的使命——记长宁县人大代表张明钢

时间:2009-12-24 来源:人民权力报 作者:文辉芸 全巍
  

  在长宁县三元乡大沟村7社张明钢家的墙上,贴有7张新旧不一的县、乡人大代表当选证。就是这七张代表证,激发张明钢为民尽职责,倾力求发展,使大沟村这个上个世纪90年代的“贫困村”变成了今天的社社通公路、户户通水泥路、住“洋楼”、吃生态食品、品鲜果的文明新村。
  今年46岁的张明钢,1983年高中毕业回乡任村支书,历任村支书、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书记,1992年秋当选为三元乡人大代表,已连任了6届,2006年冬当选为长宁县第十四届人大代表。
  一个冬日的午后,笔者在长宁县三元乡农村信用社门前见到了张明钢,他刚为贫困户张厅炳办完1万元鱼池基建贷款担保手续。忙碌的张明钢几乎顾不上和我们“闲聊”,一会儿是电话找他,一会儿是村民找他,时断时续的采访结束后,一个“负有责任心”的人大代表形象呈现在我们眼前。
  三元乡大沟村是一个典型的纯农业村,也是全县有名的干旱村。为了让10个社352户1300多名群众摆脱贫困,1996年,张明钢从成都龙泉驿引进枇杷苗,挨家挨户说服村民栽种下去。可是三年过后,长势喜人的果树就是不开花,不挂果,村民打算砍了“公子树”,翻土种庄稼。张明钢从省上、县上请来了专家到村“会诊”。次年,“公子树”挂果了,有了好收成。2001年,全村又种上枇杷2000余亩,三年后全部挂果。枇杷成了大沟村的支柱产业,单枇杷一项就为全村人均增收2000多元。
  2006年,为了解决交通不便,张明钢动员村民筹集资金、投工投劳,三年时间修通连社公路7公里,硬化连户水泥路15公里,建水池60口,挖机井358口,建沼气池350口。现在,家家有机井,有沼气池,有果园。大沟六社村民孙昌金,仅枇杷一项年收入3万元,又建起了枇杷山庄农家乐。客人到农家乐游玩,尝到无公害枇杷核小肉嫩,纷纷订单购买,每年枇杷刚挂果就被抢订一空。今年6月,张明钢积极筹建农家乐协会,还组织全村枇杷种植大户和农家乐业主到外地考察枇杷栽种技术和农家乐经营之道。
  村民富了,张明钢却更忙了。他忙着下村社,抓全村经济发展,依法调解村民民事纠纷。二社陈才富与陈家宽因树林边界有争议,两家一直不和。今年,张明钢跑县林业局、档案局,走访老同志了解情况,多次组织两家座谈,终于确定了林权,一起长达60年的纠纷得到圆滿解决。
  忙了群众的事,解了他人的难,妻子却怨他不顾自己的“小家”。面对妻子的埋怨,张明钢总是憨憨一笑。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