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知识创新是改革发展的不竭动力
时间:2013-11-20 来源:四川日报

  11月2日,“创新战略的核心思想——知识创新”研讨会在省社科院举行。省内外专家学者围绕“知识创新”的目标、特征、影响因素以及推动模式等发表了不少启人思考的观点。
以知识创新致知识富有
  中国科学院规划战略局研究员李喜先: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不能满足于GDP指标,而要追求更难达到的、更高的精神财富指标——人均和国内知识总量。我国要提高国民素质,实现现代人社会化的基本要求,必须要实现知识现代化;要真正实现生产方式的转变,关键也在于提高知识水平。真正的投资要体现在国民的知识增长和更新上,没有知识,无论机器有多么先进、多么复杂,也不会具有生产能力。而且,富有知识是提高精神文化的基础,是现代文明社会的标志。
  以知识创新而致知识富有。知识创新的关键在于元创新——创新之首、创新之创新、起支配作用的创新,即指导如何创新的高一层次的创新。在国家创新系统中,元创新主要包括,立国纲领、建国方针、国家基本政策、国家宪法、国家发展战略、决策系统等方面的创新。这些高层次的创新就是指导和规范其他各层次子系统创新的元创新。
  在国家创新战略的高度上,要发扬创新精神,特别是,要坚持自主创新,开发、聚集智力,形成协同创新。
创新生态系统促各方携手创新
  中国科协信息中心研究员葛霆:如何推动创新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关键,创新驱动需要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现今,研究创新生态论和构造培育良性创新生态系统已经成为许多国家的国家意识,成为国际创新潮流的焦点。
  创新生态论借用了自然生态论的概念,物种之间、物种和它们生存的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并交互作用,构成一个共存共生的系统。创新生态论视需求为创新的土壤、空气和水,特别强调以需求方为中心共创价值。以需求方为中心不仅是一般地将其纳入创新共同体中,参与研究开发、试验、生产及应用推广的全过程,更要和需求方一起共同发掘深植于其需求中的创新源泉。许多需求连需求方自己都不能清晰表述,甚至不一定清醒认识,需要研发方和需求方共同体验发掘。
  一定程度上创新生态系统的开放程度决定了创新的绩效乃至成败。当前全球IT产业正在重新洗牌,实践表明创新开发的程度正是影响成败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宽容失败也是鼓励创新
  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伏绍宏:知识创新需要宽容失败。有的组织在知识创新上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今天投入了,明天就要见效;今天立项了,明天就要成功,这是知识管理上的“小气”和短视。
  创新是对未知的探索,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要创新就会有失败,鼓励创新就要宽容失败。知识管理需要有包容的制度文化和环境作保障。宽容失败,其实是鼓励创新的同义词。宽容失败,才能鼓励探索、激励成功。苛求成功,等于给创新者戴上了紧箍咒、绑上了大沙袋,令人畏首畏尾、裹足不前。
  如果一个组织的成员谈失败色变,丧失了不怕失败的勇气,就意味着这个组织的创新之源即将枯竭。美国的硅谷之所以取得传奇般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在于那里的失败者不仅不会受到歧视,而且会得到善待,有机会反败为胜,走向成功。
与知识携手促进各项建设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胡军:近代以来,我们通过引进的途径在可控实验及其技术方面有所进步,但是对实验技术的基础及系统的知识理论的研究至今仍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因此,如何加强与推进知识理论体系的研究应该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核心内容。
  我国政府应该组织相关人员研讨如何在知识理论体系的基础上发展我们自己的产业革命,走出新的路子,而不能仅仅沦落为产品的加工、组装。同样的,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与法治建设也必须奠基于相应的知识理论体系之上。尤须注意的是法治也必须以相关的知识理论体系为指导。历史上的许多法典也大都奠基于知识理论体系之上。只有在长期和系统的知识理论基础研究的基础上,我们国家的整体实力才能不断进步,才能逐步成为世人刮目相看的文化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