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广泛筹集资金,积极争取项目,加大投入力度,全面改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
“要用好用活村级卫生站‘一村一建’的精神,本着方便就近、宜建则建的原则,整合卫生资源,科学合理规划建设村级卫生站。”
2009年7月30日,南充市嘉陵区人大常委会会议室热闹非凡,气氛热烈,审议热潮此起彼伏,与会人员围绕一个十分“温暖”的话题——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踊跃发言,积极献策。
一枝一叶总关情,扭住民生不放松。南充市嘉陵区人大常委紧扣“保增长、重民生”主旋律,坚持以民生为重,民康为先,将区、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列入今年常委会监督的专项议题,不断加大对民生工程的监督力度,推进了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为实现全区保增长目标增添了动力。
调研:“问诊”建设现状
按照常委会年初工作安排,7月,区人大常委会将听取和审议区人民政府关于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的专项工作报告。
“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进展如何?情况怎样?”带着这些问题,7月中旬,区人大常委会党组书记、主任张在强带领区政府分管领导、常委会部分组成人员和区卫生局主要负责同志,顶烈日,冒酷暑,下乡镇,进社区,就全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实地察看了大通、安平、盐溪等(中心)卫生院,以及龙台寺等村级卫生站和蚂蝗堰等社区卫生服务站,详细了解其业务开展、设备完善、房屋改造等方面的情况,当得知近年来,区政府不断加强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医疗环境逐步改善,医疗机构基本能够正常开展业务时,调研人员倍感欣慰。
“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工作上对政府有什么要求?”在曲水镇纪沟村卫生站调研时,张在强仔细询问了村医生王军。这个忠厚、淳朴的乡村医生平静地说:“我毕业于川北医学院,外出打工两年后办私人诊所,后转为村卫生站,一个人负责纪沟村210户六百多村民的医疗、预防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压力大,责任重。要说有什么要求,希望政府加大乡村卫生站建设力度,从人员和设备上予以支持。”月收入仅有几百元,没有任何医疗、养老保障的王医生的回答,只字不提个人待遇,让调研组一行很是感动。
“我们将在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同时,引进一批综合功能强、实用价值高的医疗设备,着力改善医疗卫生软环境。”陪同调研的分管副区长说。
进基层、到一线、看现场,全面问诊建设现状。
问情况、深座谈、勤交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通过为期一周的调研,调研组对全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的基本情况有了全面的掌握,形成了较为详实的调研报告,为常委会审议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汇报 :“亮点”彰显成效
2009年7月30日,在区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区政府副区长王勇代表区政府作了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情况的专项工作报告。报告指出,近年来,区政府高度重视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工作,紧紧抓住国家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之契机,把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建设列入“十大惠民行动”,强化举措,扎实推进,逐步建立了以区妇幼保建院为依托,乡镇(中心)卫生院为纽带,村级卫生站和社区卫生服务站为网底的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初步建立起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赵天明委员表示,从报告中可以看出,区政府做了许多扎实有效的工作,全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呈现了医疗硬件环境逐步改善,服务能力和水平显著提高,卫生服务网络不断完善等亮点。
“特别是在抓乡镇卫生院由原乡办乡管上划为区政府归口管理工作中,区政府对乡镇卫生院管理机制、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完善,进一步规范了乡镇卫生院的工作秩序。”何智勇委员补充说。杨方钊委员认为,“区、乡医疗卫生机构分期分批开展医师、护士的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并通过川北医学院、市中心医院对口帮助、定期指导等实践活动的观摩学习,提高了医疗技术水平。”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区有区级医疗机构1个,乡镇(中心)卫生院45个,村级卫生站350个,社区卫生服务站8个,添置B超、X光机、心电监护仪等价值8000多万元的医疗检查设备。基本形成城区社区卫生服务站“15分钟”步行服务圈,农村居民就近就医的医疗格局,在方便群众就医、维护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矛盾等方面收到了一定成效。
杜路成委员说,近年来,全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发展态势良好,成绩有目共睹,尤其是乡镇卫生院的基础设施全面改善,“枢纽”不断做强,村卫生站的建设日益加快,管理逐步规范,“网底”得以筑牢。
审议 :“发言”直指不足
在审议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时,委员们一致认为,全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但与社会发展要求和广大群众不断增长的服务需求相比,还存在网络完善不够、业务用房紧张、专业人才缺乏、职能发挥不够等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因为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张在强委员认为,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既是一项涉及老百姓利益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可谓是任重而道远。他说,区政府要高度重视这一工作,继续加大领导力度,进一步明确区乡两级责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切实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在逐年加大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建立多元化卫生投入机制,逐渐突破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中的资金“瓶颈”,从根本上保障全区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工作顺利实施,扎实推进。要根据需要,在加大现有医护人员培训力度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方式,拓宽用人渠道,有计划、有组织地招(考)录(用)一批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切实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
赵燕委员认为,村卫生站是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工作的基础,是农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第一道“窗口”,在整个医疗卫生事业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村医生身份不清楚、责任不明确、待遇无保障的尴尬现实,致使村卫生站运转难。她建议要在加强村卫生站建设的同时,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村医生补助的规定,提高村医生的待遇,切实让其留得住、跑得起、干得好。
“当前,面对甲型H1N1流感随时可能大流行这一严峻形势,抓好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建设更显得重要而迫切,同时,对上对下也是个敏感问题。”程荣志表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要以医疗体制改革为契机,全力争取项目,加大投入,整合资源,改善医疗设施,提高应对和处置可能大暴发、大流行各种疫情的能力。
“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引导,加大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站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指导“六位一体”的职能作用。”王保平委员建议。
针对没有区级综合性人民医院这一“硬伤”,邓团信委员建议,要加大工作力度,积极多方协调,尽快落实区人民医院立项建设工作,抓好区人民医院的选址、论证、环评等工作的实施,力争使区人民医院尽早立项、尽早建设、尽早使用。
张诚委员提出,要发挥现有区级医疗卫生机构的传、帮、带作用,实行专家包片、定期坐诊制度,加强三级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沟通与联系,逐步实现三级医疗卫生网络互动,真正使医疗卫生惠及广大基层群众。
陈洁委员认为,要完善工作举措,加强督查督办,着力抓好乡镇卫生院的进一步改造,推动在建项目上进度、上台阶、早建成,切实解决其业务用房紧张这一燃眉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