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召开 !!!
李家明代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东部西部起跑线一样
时间:2011-03-04 来源:四川日报

  四川团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明代表寄语四川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时赢在起跑线上
  ■今天我发言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西部省份的四川和东部几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四川如何在起跑线上赢得先机?今年以来,四川频繁的动作引起了不少代表委员的注意,省财政设立20亿元专项资金,省经信委也从省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切块2亿元,22亿元的大手笔将目标锁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全面破题。
  22亿元的政府资金如何发挥好“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在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的培育和引进上该如何选择?记者就此采访了四川团全国人大代表、清华大学原子分子纳米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家明。
  政府投入20亿魄力不小请企业家别望而却步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数量极大的资金投入,此次政府投入20亿元是不是杯水车薪?
  “20亿元已经够多了。”李家明代表笑言,作为一个西部省份,政府能拿出20亿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魄力不小,但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关键在于如何把资金用好。
  李家明认为,应该注意三个结合,一是和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结合。四川不仅要埋头苦干,还要找好在全国大局中的定位;二是和四川的产业基础结合。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充分考虑四川自身产业的基础、科技实力和财力;三是和社会资金结合。
  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往往会面临较大的风险,很多社会资金都望而却步,应该如何吸引他们进入?
  这个时候,政府资金的牵引效应就应该充分发挥了。李家明认为,政府资金投入的巨大意义不仅仅在于某个项目的成败,而在于其可能产生巨大的示范和扩散效应。此次投入22亿元,对很多跃跃欲试的企业家无疑是一种极大的促进,因此政府资金应该投入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尽可能放大示范效应。
  “还要给企业家洗脑。”李家明称,应该让企业家们充分了解,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仅事关国家未来的发展大计,也关乎企业和个人财富的创造,同时,还要改变他们认识上的一个误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不一定就是重起炉灶,“衣食住行”等很多传统产业的某些环节也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空间。
  期待与四川企业合作基地化布局促进成果转换
  按照规划,我省将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和节能环保产业,大力发展高端装备、生物医药产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等,在“十二五”期间将突破60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100个10亿元重点产品、10户100亿元重点企业。
  李家明对四川有选择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表示认可,他进而补充,要让选择更加透明、公开,而且要按照充分市场化的要求进行选择。一方面四川应该加快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建立产业链,另一方面应该有更加开放的心态,通过承接产业转移等方式,直接引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
  “在产业化的前端,研究领域就应该有开放的心态了。”李家明以自己团队正在进行的电动车电池攻关为例表示,不能关起门来搞研究,“我们期待和四川优秀的研究机构、企业的合作,碰撞往往能加速研究和产业化的突破”。
  四川将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基地化布局,建设新能源装备制造先行示范区、节能环保装备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等七大基地,李家明代表表示认同,通过资源的集聚,优化配置,不仅有利于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也有利于产业加速规模化发展。
(本报北京3月3日电)

 
 
上一篇:做大切好财富大蛋糕——代表委员建言收入差距、垄断利润、国民共富三大话题
下一篇:“把百姓的真心话捎到北京去”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