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必须立足民生、服务可持续的发展,这是大局,更是环境保护的根基”,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环境保护厅厅长姜晓亭说,四川省正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正处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怎样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也成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必须要处理好的问题。
坚持承载产业要有所选择
四川省地处长江上游,四川省的环境安全关系着长江流域乃至整个国家的安全。产业结构“重型化”是四川经济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阶段性特征,目前新一轮的西部大开发和“内资西移”都势必会带来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转移。
姜晓亭说,在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首先要做好的就是防控,把好第一道关口。通过最初的规划环评和项目环评就要过滤一些高污染、高耗能项目,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从环境容量方面考虑逐步完成产业的合理布局。
客观来说目前我国很多产业产能过剩,尤其是一些传统产业,如果在招商引资时不加以选择,盲目引进项目,那就基本等同于以环境为成本扩大产能过剩。据统计,“十一五”期间四川全省因为环评不合格而未上马的项目,总投资金额度达到1500亿元。
“在选择中预先淘汰一些落后产能,我们不能再简单、低级的重复沿海地区已走过的“大投入、高成本、低效益”的发展老路,要从经济、社会与环境三方面综合考虑,有所选择地承载产业转移。”
现在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对来说还是科学的,经过专家的编制、评审、论证最后进入行政审批阶段。姜晓亭感叹,环保厅长不好当,西部经济也是迫切需要发展的地区,“不批不让你睡觉,批了自己睡不着觉”这样的项目总会出现,但环境影响是大事,事关子孙后代,因此我们还是要把好防御第一关。
以服务优化发展为取向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 “环境保护的最终目的是确保人民 “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
目前经济发展依然是重头戏,环保部门也是为发展服务。姜晓亭强调,但,一定是要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十一五“四川省共争取国家环保部审批项目109个,总投资6619亿元;省内审批项目35737个,总投资18426亿元。
近两年,我们积极在优化环评促发展上做文章,有效促成了成兰铁路、成渝客专、西成客专等重大项目及时通过国家环评审批。但同时对不符合产业政策、环保要求、环评文件编制质量低劣的项目坚决不予审批。2010年,仅省环保厅就否决或暂缓审批项目35个,总投资241亿元。
“十二五”期间我国减排任务更加繁重,既面临“十一五”原有减排力度上的继续深入难度加大的问题,又有新增污染减排物如何寻找载体,怎样达到最好减排效果的问题。
姜晓亭说,当前四川省环境保护工作也应以服务优化发展为取向,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总量减排为重点。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 总量减排务求首战告捷,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必须全面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到2015年,四川省将力争建成10-15个国家级生态县、40-60个省级生态县,其中成都市还会力争建成国家级生态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