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祝贺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隆重召开 !!!
“十一五”发展成就辉煌 “十二五”蓝图催人奋进——四川代表团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侧记
时间:2011-03-24 来源:人民权力报 作者:丁向东 钟德波

  3月5日下午,出席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的四川代表团在驻地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认真审议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代表来到他所在的四川代表团参加审议并发言。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四川代表团团长刘奇葆主持会议并发言。省委副书记、省长、四川代表团副团长蒋巨峰,省委副书记、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书记、四川代表团副团长李崇禧参加审议。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国家发改委副主任朱之鑫,国家广电总局局长蔡赴朝,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中宣部副部长蔡名照,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以及全国人大财经委,国务院研究室《政府工作报告》起草组同志到团听取审议意见。
  四川代表团代表发言积极踊跃,大家畅所欲言,坦陈己见。李长春听得十分专注,不时同大家交流互动。
  “温家宝总理代表国务院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突出了‘科学发展’主题,贯穿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确立的‘十二五’发展及今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客观实际,激励人心。”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四川代表团团长刘奇葆首先发言。他说,“十一五”时期,党和国家工作走过了极不平凡的历程,经济发展成就辉煌,显著提升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 科学发展深入推进,显著提升了持续发展能力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优势,我们国家正抓住机遇向世界经济强国迈进;成功应对危机战胜灾难,显著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感召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空前,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不断加强,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刘奇葆说,“十一五”时期,四川奋力战胜“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书写了人类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伟大奇迹,重建后的灾区成为展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窗口;克服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全省经济迎来更新更大的发展;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力奠基了四川长远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了和谐稳定的社会局面;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西部文化强省建设步伐加快。
  刘奇葆说,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提出了“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四川实际抓好贯彻落实。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机遇,加快建设“一枢纽、三中心、四基地”,着力把基础做牢、把产业做强、把城市做大、把科教做优、把民生做实,让全省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努力实现“十二五”发展良好开局。刘奇葆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大对四川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二是加大对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资源科学开发、就地转化的支持;三是加大对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支持,促进贫困地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侯雄飞代表说,“十一五”期间,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明显加快,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四川同全国一样,坚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发展,进一步加快了四川文化强省建设的步伐。一是围绕激发文化发展活力,全面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二是围绕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努力推进文化行业战略整合;三是围绕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加强基层文化事业建设。报告中提出不断扩大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建议中央有关部门把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创造的人间奇迹,形成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文化作为党和国家重要外宣品牌,把珍贵影像图片资料送到我国驻外使领馆,作为向世界宣传的材料。
  “政府工作报告立足国情、放眼未来,描绘了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很真实、很亲切、很温暖、很给力,使我们倍受鼓舞、倍增信心。” 甘孜州州长李昌平代表说,中央和省委历来高度重视藏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十一五”期间,四川藏区在中央和省委的坚强领导下,经济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一日千里。四川省委、省政府在2007年实施了富民安康工程,2009年启动了“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得到了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拥护,筑牢了反分裂斗争的思想基础和物质基础。建议国家加大对民族地区民族博物馆建设的支持力度,支持《康巴卫视》节目在其他省(区、市)落地的问题。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加强文化建设,意义非常重大。文化对民族和国家的影响更深刻、更深远。” 广元市委书记罗强代表对此深有感触。他在发言时说,灾后恢复重建两年多来,我们坚持物质家园和精神家园建设并重,深刻感受到了文化、精神家园重建带来的好处。建议进一步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让文化资源和抗震救灾精神财富发挥更大作用,把地震灾区建设成为各级党校、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做好分类指导;建立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增强这些地区的造血能力。
  ……
  “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勇敢面对各种挑战,开拓进取,团结奋进,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这是代表们共同的心声。
 
 

 
 
上一篇:刘奇葆:司法为民理念更加突出
下一篇:沿着中国特色法治轨道前行——四川代表团代表畅谈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
   

建议使用1024*768分辨率或IE6以上版本浏览本站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网站维护: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信息中心  ICP备案编号:蜀ICP备110218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