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于2011年3月5日至14日在北京召开。四川代表团150名代表肩负着全川各族人民的重托出席了这次会议。
代表们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时认为,报告突出了“科学发展”主题,贯穿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线,确立的“十二五”发展及今年工作的目标任务,客观实际,激励人心。
代表们在审议“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时认为,“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勾画了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具有很强的战略性、指导性和针对性。
代表们在审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时认为,报告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客观实在,有新意、有亮点,贯穿了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依法履职的总体要求,彰显了促进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时代主旋律,符合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符合人大工作实际,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思想性和指导性。
代表们在审议“两高”报告时认为,“两高”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步,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作出了积极贡献。
代表们结合四川实际,提出了一系列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意见,体现了强烈责任感、使命感和较高的履职水平。
一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代表们认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关键在于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强化科技和人才支撑,推动产业优化发展、城乡统筹发展、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代表们建议,进一步给予统筹城乡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大力支持 ;在西部建立经济新区,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把“天府新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设立成德绵自主创新与产业引进示范带,以新(加坡)川创新科技园为依托建立中国—东盟(西部)产业合作示范区,促进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支持力度,完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方面的政策措施 ;建立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确立并不断巩固企业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 ;营造企业自主创新的良好环境,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将自主创新纳入企业发展战略,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加大对科技创新企业的投入和政策支持的力度 ;健全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支持保护力度。
二是继续推进四川灾后恢复重建和灾区发展振兴。代表们建议进一步支持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灾后恢复重建政策应给予延续 ;继续大力支持地震灾区的工业重建项目和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在生产要素保障上给予灾区企业更多倾斜 ;从政策层面上大力支持对口援建省市与灾区的长期对口合作,尤其是加大对援建省市与灾区共建的工业园区的支持 ;进一步加大投入,帮助地震灾区有效治理地质隐患,促进自然生态的修复 ;适当延长地震灾区有关扶持政策的期限,率先在极重灾区试行中小企业结构减税政策。
三是重视“三农”工作,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代表们建议,进一步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投入,支持农民建好自己的家园,把更多的农村建设得像经过科学规划的灾区恢复重建崭新城镇一样漂亮,提高农民群众的幸福指数 ;进一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 ;加快新农保的推进,扩大覆盖面 ;进一步完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的各种制度,规范医生医德、进药渠道和药品价格,解决医生的基本工资和绩效工资。
四是加大对新一轮西部全面开发开放力度。代表们建议抓紧细化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建议中央创新开发区政策,在西部设立更多试验区、经济区,培育增长极 ;进一步对西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给予支持 ;进一步支持四川交通枢纽建设,成都的交通主枢纽、通讯枢纽建设 ;加强交通枢纽建设 ;继续做好直供电试点,促进能源产业均衡发展 ;加大煤炭资源就地转化利用 ;加大对四川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加大对四川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和资源科学开发、就地转化的支持,加大对西部地区扶贫开发的支持 ;对西部地区土地征用给予用地指标方面的倾斜。从“十二五”规划的长远考虑和支持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现实需要出发,继续深化央企与地方的合作,形成央企与四川产业对接合作长效机制,进一步巩固和扩大合作成果,并适时主导推动央企与四川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大力促进央企和地方的合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五是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代表们建议,建议国家整体研究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途径和促进政策,加快形成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 ;将教育作为“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来抓,继续加大对欠发达地区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尽快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免除中职学生学费的政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促进就业 ;加大对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力度,下大力气解决房价过高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对保障性住房的投资力度 ;完善监管体制机制,加强对食品安全问题监管执法,使食品安全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 ;在西部地区加大基层卫生医疗投入 ;加快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六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代表们建议中央有关部门把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灾恢复重建创造的人间奇迹,形成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和抗震救灾恢复重建文化作为党和国家重要外宣品牌,把珍贵影像图片资料送到我国驻外使领馆,作为向世界宣传的材料 ;加大对民族地区民族博物馆建设的支持力度 ;解决《康巴卫视》节目在其他省(区、市)落地的问题 ;让文化资源和抗震救灾精神财富发挥更大作用,把地震灾区建设成为各级党校、党员干部学习培训基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七是扎实推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代表们建议,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做好分类指导 ;建立资源利用补偿机制,增强资源输出地区的造血能力 ;加强相关立法工作,科学制定农村污染防治政策,建立多渠道资金支持,将四川纳入农村环境污染连片整治示范省,大力开展西部农村面源污染的综合治理并给予有力的财政支持 ;切实加大机动车污染防治力度 ;加强湿地建设和保护 ;加大川西北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力度。
八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代表们说,吴邦国委员长的报告对今年人大工作作出了安排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做好我省人大常委会工作,要做到“一个坚持、三个紧紧围绕”。“一个坚持”: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保持人大工作正确政治方向。“三个紧紧围绕”:一是紧紧围绕中央的大政方针和全国人大的工作重心开展工作。二是紧紧围绕省委中心工作和决策部署开展工作。三是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开展工作。代表们建议,全国人大要进一步加强对地方人大工作的指导和联系 ;进一步加大人大监督力度,探索人大监督方式的拓展 ;进一步做好代表议案、建议的办理督办工作 ;丰富人大代表在闭会期间的专题调研和集中视察等活动 ;拓展人大代表的培训内容,创新代表培训工作的方式方法。
九是努力促进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代表们认为,要进一步加强审判、检察工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提供良好的司法服务。要加大对改善西部地区办案条件和司法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
会议期间,四川团代表立足四川实际,围绕全省工作大局,积极依法履职,提出了21 件议案和 379 件建议。比如,在加快灾后恢复重建方面,罗强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支持四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建议 ;李静代表提出关于建立“天府新区”,支持四川灾后产业重建的建议。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方面,郭永祥代表提出关于抓紧细化落实西部大开发政策的建议 ;葛红林代表提出关于加快四川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建议 ;谢开华代表提出关于进一步加快西部地区内陆开放步伐的建议。在促进“三农”工作方面,王东洲代表提出关于修改《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议案 ;吴新春代表提出关于给新生代农民工发展更多的人文关怀的建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傅勇林代表提出关于在西部地区全面实行免费中职教育的建议 ;武斌代表提出关于加强食品安全标准工作的建议 ;崔富华代表提出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工作试点的建议 ;孙传敏代表提出关于加大四川保障性安居工程支持力度的建议。在节能减排、加强生态建设方面,侍俊代表提出关于加强川西北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议 ;刘守培代表提出关于建立水能资源使用补偿机制和流域生态补偿试点的建议。在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进步方面,李昌平代表提出关于藏区电网建设和运营实行特殊政策、加快四川藏区电力发展的建议 ;吴泽刚代表提出关于加大对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尽快批准实施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跨越式发展规划的建议。
对四川团代表的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有的已经在会议期间答复了代表。刘奇葆代表提出的关于加快四川省交通建设的建议,得到国家发改委及时答复,表示将继续积极支持已开工的成兰、成贵铁路项目建设 ;统筹研究川藏铁路雅安至康定段、川青铁路成都至马尔康段两项目的建设方案、建设时机 ;统筹考虑出川、跨省高速公路项目 ;继续加大对进藏干线公路的建设。刘奇葆代表提出的关于支持四川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规划、把向家坝灌区等大中型工程纳入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的建议,国家发改委高度重视,表示将继续对四川省水利和农业项目建设予以重点支持,同意四川继续深入开展向家坝灌区等重点大中型水利工程前期工作,为列入相关规划和审批建设创造条件,国家发改委将积极做好有关协商配合工作。
本次大会已经胜利结束。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我们肩负的责任重大而光荣。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坚定必胜信心,激发昂扬斗志,攻坚克难,扎实工作,顺利完成灾后重建任务,夺取“两个加快”的新胜利,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无愧于四川人民的新业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