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尽心尽力履职责 富民惠民干实事
时间:2011-12-23 来源:四川人大网

省人大代表  王树锦
广元市苍溪县歧坪镇盐井村党支部书记

  担任省人大代表以来,我尽心履行代表职责,尽力发挥好党和群众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在思考群众利益、发展群众利益、实现群众利益上下功夫、办实事,把“兴一方经济,富一方群众,保一方平安”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带领群众把一个曾经远近闻名的“闹事村”、“贫困树”,变成了一个全省著名的“一村一品示范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示范村”,人均纯收入今年可达6000元以上的生态小康新村。
  一、紧跟市场调结构,历尽艰辛脱“穷”帽
  要从根本上解决盐井村573名群众的脱贫问题,靠穿新鞋走老路、小修小补是行不通的。2000年秋收后,我个人出资带领村两委一班人、党员代表和群众代表分别三次到县内的东溪镇、文昌镇、龙山镇、三溪口等地参观考察,开阔眼界,寻找市场前景好、经济收益高的新产业。参观考察中大家发现红心猕猴桃市场前景很好,经济收益很高。第二天,我和几位代表一同到县科技局了解咨询我村可否种植猕猴桃,科技局领导十分支持,亲自和技术专家到我们村进行实地论证,认为可以试种红心猕猴桃。我立即召开支部扩大会议、群众一事一议会议,引导大家下决心把红心猕猴作为立村新产业、富民新支柱。因盐井村平均海拔只有410米左右,比其它猕猴桃产地要低200-300米,当时种植猕猴桃到底能不能成功,即使能种产量如何、品质好不好都难以预料,技术管理也是一大难题,存在较大风险。要想群众跟着干,说一千道一万,不如带头做给群众看。我冒着可能经济上、劳务付出上“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极大风险,多次自费到东溪镇老技术员杨新华家拜师学艺。首先将自己两块栽秧好田拿出来作试验。不到20天拿出了自己的标准示范园,然后对曾经一同出去参观考察的同志挨家挨户动员,算经济对比账,引导跟着我干。2000年冬至2001年春,先带动19户调出高产栽秧田28亩试种红心猕猴桃。为使种植早见效、快见效,我又多次自掏腰包到东溪、文昌、双田等乡镇跑苗子信息,垫支苗款,确保种植户栽上低价优质的红心果嫁接苗。2002年盐井村种的猕猴桃开始开花结果,二组村民杜仕卓一块园面积58平方丈,产果260多斤,收入1400多元。低海拔种植猕猴桃获得了成功,使更多农户进一步坚定了发展猕猴桃的决心和信心。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没有白费,看到希望,我内心真有说不出的高兴。回想起我村发展猕猴桃产业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我深刻体会到凡是要代表和发展群众利益的事,支部书记不但要带头,还要具有敢想、敢闯、敢干、敢冒风险的精神。目前,全村已种猕猴桃552亩,种植2亩以上农户占总户数40%,全调户占总户数60%,仅猕猴桃收入占人均纯收入的50%。
  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壮大,以及适应市场需要,建立专业合作组织,让产业更快增效,农民更好增收。2004年6月我村与县红猕王绿色果合作社、县招商引资企业香港日升农业有限公司联合,在歧坪镇盐井村率先成立了以我为分社长的南阳分社。去年4月成立了自己的金源猕猴桃专业合作社,确保了种一块成一块、发展一片成一片,合作社对种植户实行“三包四统一服务的标准化管理,按照合作社+农户+基地的运作机制,进行订单生、二次返利的办法建设产业基地,并列为高产示范出口基地。近年来果子远销日本、新加坡、欧美等国外市场。合作社现有入社社员327户(其中邻村182户),通过专业合作社作用的发挥,盐井村猕猴桃产业的发展不但辐射带动了周边村、社和全镇猕猴桃产业发展,同时还为全县低海拔种植红心猕猴桃闯出了一条新路子,使盐井村全体村民在猕猴桃种植上就人均收入3000元以上,从此基本脱掉了“穷”帽子。
  二、依托产业建新村,带领群众奔小康
  随着特色产业的壮大发展,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生活质量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为此,我把建设新农村做为我这个省人大代表的新职责,通过召开党员、干部、群众各种会议,参观学习先进村等多种方式,形成共识,提出了新村围绕产业建、产业围绕新村转和建成生态、旅游、和谐新盐井的奋斗目标。我一是全力以赴,想方设法争取到县、省两级以工代赈项目的大投入,解决了全村人民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问题。二是采取了干部做给党员看,党员带头群众跟着干的办法。三是突出重点、攻难关、求突破,采取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党员联户的工作机制,使建设新盐井的工作得到了整村推进。近几年来,我村基础设施建设、人居环境大大改善了,新建及改造小康农居142套、“三改”农户138户,实现了人畜分离,实现了村通组、组通户、户通户的道路硬化建设,硬化田间生产作业道6000平方米,标改山坪塘7口,整治溪沟长2800多米,新植绿化带长5900米,新修便桥3座,新建拦河坝7处,建集中垃圾房4处,农户花台68台,有线电视入户率90%,程控电话手机入户率100%,电脑入户率30%,歧坪场镇自来水通往家家户户,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了农电改造,实现了城乡同网同价。新型合作医疗、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95%,休闲于一体星级农家乐5家,农家书屋3家,惠民放心店超市3处,建立了互助发展基金一个,五十百千工程、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被创建成为首批省级示范村,全村无上访、无刑事案件发生,党群、干群关系鱼水相连,社会和谐稳定。
  今天走进盐井村,产业基地集中成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一个山区现代农业园已经形成。今年11月3日全省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现场会也在我村召开。各级党委和政府领导对我们村的发展给予了高度评价,吸引了不少外地的参观和学习。国家原政协常委、九三学社副主席洪绂曾来村调研欣然亲笔提词“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先行者”。
  三、群众利益比天大,爱民、惠民尽天职
  我认为,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就该为人民,代表群众利益、发展群众利益、实现群众利益,就应该是我这个人大代表的天职。为此,我把惠民、亲民、爱民、改善民生作为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群众困难的时候甘于奉献、尽力相助,在群众危难的时候临危不惧,挺身而出。2008年4月一组女村民杜蓉身患尿毒症,先后在苍溪、广元、南充、华西等医院花去医药费近4万元,病情仍然十分严重,她父母已双双年近70,祖母80多岁,也卧床不起,家庭债台高筑,一贫如洗,面临走投无路的困境,她在四川理工大学读二年级的女儿面临停学打工挣钱为母治病的困境。我立即与村两委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会议,号召一家有难、大家相助,我首先带头捐款300元,仅两天时间你100元、他200元,共收捐助款近8000元,送到了病人手中,帮她渡过了危难,增强了她女儿完成学业的信心和决心,她女儿现已在工作岗位上,母亲已康复。我个人自掏腰包帮助过多位生活困难的村民。“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与村两委迅速组织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疏散群众转移安全地方,并及时跟踪排灾查灾,手提喊话喇叭连续几个通宵本村来回巡查,确保了全村人畜无一伤亡。在此期间自己出钱从外村请人会同本村党员干部一道冒着余震不断为缺劳户、举家外出户、病残户转移贵重物品和翻盖地震损失房屋,搭帐棚,一干就是一个星期。为了让全体村民及时了解当时地震后续情况和整个汶川重灾情况,在通讯、交通、电力中断的情况下,我自费租了一台发电机,放出自己摩托车内的汽油来发电,通过小天锅接收了卫星电视节目,组织广大村民集中收看,村民们及时看到了重灾一桩桩悲惨场面和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区人民的关怀,总书记、总理冒着强大余震亲临一线指挥抗震救灾画面。此时我带领村两委作出“无灾支援有灾,轻灾支援重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号召和倡议”,首先本人贷款带头捐款1500元,此举动不仅感到了在场的所有党员、干部和村民,而且感动了我未成家立业的女儿,她拿出了自己积攒的100元钱对我说:“爸爸,我也要为重灾区献上一点爱心”。仅五天时间全村收捐10650元,交到了上级组织和政府转交极重灾区。
  村里一天一个变化,但我那位摘除一个肾的妻子,却在背后为支持我当好人大代表、一心一意为群众干实事,付出了艰辛的代价。多年来,不论家务还是农活都是她“一人撑天”, 她甚至把家里卖猪钱都拿出来让我垫在发展猕猴桃产和新村建设中去。为了村里的发展,群众的事情,我每年的电话费,摩托车燃修费,从未报帐,凡集体所得奖金都是金额入帐,从来没有分过,个人奖金都是用于党员会、民主生活会议开支,还为村里的各种事情个人垫支1万多元钱。
  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我任支部书记后,从2004年至2010年盐井村连年工作目标考核获全镇第一名,2006至2008年我本人连续三年被县委评为优秀村党支部书记,2009年7月被广元市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2009年至2011年在一考三评中连续三年评为先进党支部书记,并获得集体奖励,苍溪县第十一届、十二届党代表,广元市第五届党代表,四川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这些荣誉给了我无声的力量鞭策和鼓励,为了盐井村的事业和发展,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我也曾受过不少委屈和流过泪,但只要一想到“人大代表”的神圣使命,我就会不再计较个人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