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人大代表 曾作芳 广安区中桥街道办事处中桥社区党支部书记
我是广安市人大代表曾作芳,现任广安区中桥街道办事处中桥社区党支部书记,重庆黔江人。下面我就自己履行人大代表职务,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情况向各位领导作一简要汇报。 成为人大代表后,我进一步加强了与群众的联系,起好了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排忧解难。 2008年5月25日 ,我被推选为市人大代表。从成为人大代表那一天起,我就发誓要密切联系群众,起好党和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 2008年9月,辖区陈和生集资楼出现外墙掉砖现象,由于开发业主不知去向,社区居民刘以林找到我,说你是人大代表,要我为他们主持公道。我放下手中的工作,赓即与他来到现场,看见陈和生集资楼确实存在外墙脱落的情况,且住户大多是失地农民。群众利益无小事,小事也是大事,我庚即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找到市、区建设局进行沟通协调,促成由市建设局出资30万元对集资楼外墙进行维修和整改。 银丰园是广安城南修建的最早的电梯楼,由于规划设计等多方面原因,下水道窄小,一遇下雨就污水横流,臭气熏天,居民苦不堪言。我获悉后,主动找到住户和业主商讨解决方案,由于牵涉面宽,住户和业主都拒绝出资整改,要整改非得要市建设部门出资不可。我又以市人大代表的身份来到市建设局,找到相关领导汇报,促成市建设局出资15万元对该小区的下水道进行了彻底改造。 开通人大代表“民情专递”服务热线,把我的电话号码制作成卡片发到居民手中,建立起了与群众联系的快速通道。 2008年五一节中午,我正在外面吃饭,社区居民王有明打来电话,说他住房楼上漏水像在下雨,楼上文老板一家去了成都,没人在家,无法处理。接到电话我立即骑上摩托车赶到他家,组织抢修,使居民的急难问题得到及时解决。 去年秋天一个晚上,大概快十二点钟了,我已经睡了,有人打电话来说。“曾书记,我那个背时的儿媳妇把我赶出来了,你要为我主持公道。我现在就在你家门口。”我赶紧打开门,原来是曾令秀老大妈因为和儿媳张红芬闹矛盾,被儿媳从家里赶了出来。我马上穿起衣服,一边安抚老人家,一边喊上居民小组长刘一林,直奔老人家里找她儿子媳妇做工作。做了约两个多小时,儿媳终于心服口服地把老人家接了回去,并表示再也不会发生类似的事情。 自开通“民情专递”以来,我处理这类居民应急的问题就有300多起。“民情专递”深受居民群众欢迎,我们的民情专递服务队已成了社区的“便衣110”。 2007年6月27日 早晨,我儿子因车祸住进了医院,下午3点接到电话,社区五保老人陈大文住的房子因山体滑坡被石头击中,随时可能造成房屋全部垮塌,而老人死活不肯搬出来,情况危在旦夕。我急忙打的赶到现场,动员老人马上搬出来,并在社区莲花市场给他找了个临时住处。 安顿完老人已是晚上6点多钟,还没来得及吃晚饭,社区的几个居民又反映集资改建下水道和硬化地坝的钱收不起来,原因是一个住房在楼梯间安装了防护栏,占用了公用面积,引起其他居民不满。我二话没说,立即赶到他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直到深夜十二点,才做通该住房的思想工作,第二天就拆除了防护栏,集资款也很快就收起来了。 儿子住院期间,恰巧广安遭受特大洪灾,我带领社区应急民兵一直坚守在抗洪一线,直到抗洪结束我自始至终没能去医院照顾他。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关爱留守老人、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是我考虑最多的事情。 留守儿童康伟,父母早年离异,母亲离家出走,父亲外出多年一直未归,跟着他年迈的爷爷一起生活,我经常去问寒问暖,关心他的学习和生活,当得知他十二岁了还没有入户时,我马上多方协调,办齐所有手续,给他入了户,从此这个“黑人口”才有了自已的户口。 居民严明志,因右手残疾,生活十分困难,我便在城管执法局城南分局给他找了一份看门的工作,有了固定工作及生活来源,总算解决了他的基本生活。留守老人曾令国,家庭困难,身体不好,我经常去关心照顾他,给他送米、送肉、送油。在我的倡导下,社区的“三关爱一服务”现已形成了长效机制。每个干部结对帮扶了一个“五保户”和两个特困户。 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得知地震灾区的学生来广安上学,区妇联要组织自愿者队伍,我主动报名参加并申请联系两名灾区儿童对口进行关爱。后经区妇联安排,灾区儿童姜明星作为我的关爱对象,从此我肩负起了爱心爸爸的责任。姜明星回到了汶川后,我们还一直保持联系。 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积极建言献策,真正代表了群众意愿。 在社区工作时间长了,我发现群众办事要走很多程序,有时不是这个领导不在,就是那个经办人出差了,往往一件事情要好几天才能办下来。“社区能不能搞一个为民服务全程代办点,让群众办事不再难。”2009年,我在网上查阅了很多资料,决定在自己工作的社区试点,将办事职能进行整合,没想到效果特别好。有了试点经验后,在当年召开的市人代会后,我写的建议得到采纳。目前,广安各社区已经全面开展为民服务代办活动,并延伸到了村上。 去年7月份,我路过广安实验学校门口,看见很多学生在毒辣辣的阳光下等候公交车,心里感到痛心。我庚即以一名市人大代表的名义找到学校,建议学校请求市教育局在学校门口建一个候车棚,为学生遮风挡雨、歇凉纳风。建议迅速得到采纳,目前候车的学生不再日晒雨淋。 此外,我还提出了在公共场所建免费公厕、提高社区干部待遇、解决城区学校大班额、统一划定停车位、城市网格化管理等建议均受到了有关部门的重视,得到采纳。 市区人代会即将召开,针对广安新增公交车站没有站台的实际,我准备在人代会上提出《完善城市配套设施,增设公交车站台的建议》。 各位领导,我是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尽管做了一些听民意、化民怨、解民难的工作,但离组织的要求还相距甚远。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继续发挥好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作用,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两个“加快”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