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棱吹来一股党内民主生活的新鲜气息—— 核心提示 ●从乡镇党委书记自发的“转转碰头会”,发展到承办地书记轮流坐庄“主席”的“党委书记月末论坛”,释放出浓郁的党内民主生活气息。 ●在决策行政与自由思考之间,需要一个沉淀缓冲区;在“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之间,需要一个“碰撞孵化器”——丹棱县的“书记转转会”是一种有益尝试。 2008年12月31日上午,丹棱县仁美镇农民工培训学校的一间教室内,来自县委、7个乡镇和部分县级部门的20余位党委(党组)书记围坐一圈,争先发言。 端坐中间位置的主持人是仁美镇党委书记宋远军。而县委书记周孝平、副书记肖巍以及几位县委常委,都围坐在他的两侧,和大家一样静静倾听,不时笔记,还眼瞅话筒,“伺机”发言。 “请大家不要客气,座谈的同时不要忘了吃水果。”东道主宋远军的招呼声迎来阵阵笑声。如此“另类”,这是一次什么会议? 月末论坛:没有官大官小 这不是县委扩大会议,也不是工作部署会,而是丹棱县每月一次的“党委书记月末论坛”,这是2008年的最后一期,总第12期。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丹棱如何走。 屋外寒气逼人,室内气氛热烈。 “我来抛砖引玉。”宋远军认为,作为全省可持续发展试点县,丹棱要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着力点,在保持GDP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 “发展必须重视人的因素,我个人认为,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县委副书记肖巍抛出自己的观点。 “应该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计划和城市文化建设写入 《丹棱县可持续试验园区发展规划》中。”县委宣传部长彭红勤好不容易抢过话筒。 县委常委、副县长齐勇等认为,要集思广益,制定出最切合丹棱实际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丹棱镇党委书记李国华建议以规划的形式固定全县发展功能区…… 因为要主持一个现场会,县委书记周孝平主动“申请”提前发言,指出应大力发展可持续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 “平等、民主、活跃,这是月末论坛的出现和红火的根本原因。”周孝平告诉记者,不管是县委书记,还是乡镇、部门书记,都是书记,每个参会者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因此论坛不设主席台,由承办方党委书记担任“轮值主席”。“我们给县委常委班子成员参加论坛定的规矩是,不定调子,不做脸色,不霸占话筒,不打断发言,不作总结讲话。”周孝平说,论坛没有禁区,只要与主题相关都可以大胆说,无所谓对错、是非。 好建议“坏”意见但说无妨 “在这里,每一位都可以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县委组织部长谭福轩说,人人都可以“交锋”,甚至对其发言进行“攻击”。每期都参会的宋远军回忆,辩论经常发生,有时甚至很激烈。 “这很正常,既然是平等对话,那就大家都有说话的权利,何况这是党内民主活动。而且,这样在桌面上摊开来沟通,远比背后议论、赌气好得多。”不少党委书记认为。 纵观本期论坛发言,个中不乏“火药味”忒浓的争锋相对—— 双桥镇党委书记罗朝俊建议,丹棱应把“生态富县”提出来,打好“生态循环农业、旅游、科技和安居”四张牌。 张场镇既有老峨山丰富的旅游开发资源,又是全国屈指可数的芒硝资源大镇。该镇党委书记周洪明认为在招商引资中,应该“引大不引小”,或者最好引旅游项目不引芒硝项目。“作为西部欠发达县,发展是丹棱的第一要务,加快发展主要靠工业。”县纪委书记夏荣升有不同看法:“只要是低污染的,小一点的项目也要积极争取,可以帮助其做好后期技改工作嘛。” “转转饭”升级到“转转会” 丹棱书记月末论坛的兴起,颇有几分喜剧色彩。 那是前年冬天,几名在外学习的乡镇党委书记自发搞起一个 “吃转转饭”的碰头会,利用周末轮流买单,交流、探讨乡镇工作中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有人把这一情况上报县委,希望调查处理。 “处在基层一线的乡镇书记,确实有许多经验值得分享,有苦楚想要倾诉,有困惑需要点拨,需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得知这一讯息,周孝平等县委领导竟如获至宝,赶紧深入调研,几经完善,将其提升到党内民主活动形式的高度,半官方性质的新版 “转转会”很快升级“开张”。 “基层干部日常事务繁杂,一个月集中搞半天论坛,会不会增加负担?”针对记者的疑问,县信访和群众工作局局长邱含忠兴奋地说,参加了最近两期论坛,感觉对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指导实际工作太有帮助了,相当于每月一次“充电”。 回顾论坛,县委组织部长谭福轩很高兴,说许多年轻干部最初参加论坛时,要么不敢发言,要么言之无物,现在“开讲起来条理清晰,见解不俗”。 轮流承办论坛,也是对承办乡镇工作的检阅。领导、部门、兄弟乡镇一干人马齐聚,乡容乡貌、产业发展、干部作风等“一览无遗”,临时抱佛脚那是肯定不行的。 据介绍,现在的书记月末论坛已由县委组织部、县委政策研究室主办,各个乡镇党委和县级部门党委 (党组)“轮流坐庄”。县委书记、组织部长、乡镇党委书记原则上都要参加,其他参会人员根据当次议题的需要而定。结束后,主办方将论坛发言材料整理形成观点综述,向县委提出决策参考。 “臭皮匠”成诸葛亮屡获良方 从2008年1月举办首期至今,丹棱县党委书记月末论坛已举办12期,分别就 “如何调动农户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如何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如何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如何整合资源搭建融资平台”等主题开展讨论。 一年下来,多项论坛成果被转化为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参考,不少真知灼见影响甚至改变了县委决策—— 在去年1月28日论坛上,针对农户参建生态文明家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与会书记普遍认为,丹棱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建设主体是农户,群众的认识程度和经济承受能力是关键,应该分类推进、示范引路、以点带面。之后不久,县委出台相关办法,强调通过“引导农民看、帮助农民算、带着农民干”,调动群众积极性,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 在去年3月28日论坛上,讨论如何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时,城区工业集中区李庆学等书记一针见血指出,丹棱软环境建设不容乐观,“缺乏具体举措,没有明显亮点”,使县委痛下治理软环境决心。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县委领导还是乡镇书记,在决策行政与自由思考之间,需要一个沉淀缓冲区,在‘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之间,需要一个‘碰撞孵化器’。”周孝平说,月末论坛算是一种有益尝试。 该县领导还表示,下一步将把“电视辩论PK赛”等形式引入论坛,甚至邀请一些党员代表作为评委参加,从而提升论坛的深度、趣味性和影响力。丹棱“书记转转会”释放出来的民主气息,在2009年初春到来之际日渐浓郁。
丹棱吹来一股党内民主生活的新鲜气息——
核心提示
●从乡镇党委书记自发的“转转碰头会”,发展到承办地书记轮流坐庄“主席”的“党委书记月末论坛”,释放出浓郁的党内民主生活气息。
●在决策行政与自由思考之间,需要一个沉淀缓冲区;在“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之间,需要一个“碰撞孵化器”——丹棱县的“书记转转会”是一种有益尝试。
2008年12月31日上午,丹棱县仁美镇农民工培训学校的一间教室内,来自县委、7个乡镇和部分县级部门的20余位党委(党组)书记围坐一圈,争先发言。
端坐中间位置的主持人是仁美镇党委书记宋远军。而县委书记周孝平、副书记肖巍以及几位县委常委,都围坐在他的两侧,和大家一样静静倾听,不时笔记,还眼瞅话筒,“伺机”发言。
“请大家不要客气,座谈的同时不要忘了吃水果。”东道主宋远军的招呼声迎来阵阵笑声。如此“另类”,这是一次什么会议?
月末论坛:没有官大官小
这不是县委扩大会议,也不是工作部署会,而是丹棱县每月一次的“党委书记月末论坛”,这是2008年的最后一期,总第12期。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丹棱如何走。
屋外寒气逼人,室内气氛热烈。
“我来抛砖引玉。”宋远军认为,作为全省可持续发展试点县,丹棱要以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为着力点,在保持GDP较快增长的同时,保护好自然环境。
“发展必须重视人的因素,我个人认为,可持续发展首先是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县委副书记肖巍抛出自己的观点。
“应该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计划和城市文化建设写入 《丹棱县可持续试验园区发展规划》中。”县委宣传部长彭红勤好不容易抢过话筒。
县委常委、副县长齐勇等认为,要集思广益,制定出最切合丹棱实际的可持续发展规划。丹棱镇党委书记李国华建议以规划的形式固定全县发展功能区……
因为要主持一个现场会,县委书记周孝平主动“申请”提前发言,指出应大力发展可持续工业、农业、服务业和社会事业。
“平等、民主、活跃,这是月末论坛的出现和红火的根本原因。”周孝平告诉记者,不管是县委书记,还是乡镇、部门书记,都是书记,每个参会者都拥有平等的发言权。因此论坛不设主席台,由承办方党委书记担任“轮值主席”。“我们给县委常委班子成员参加论坛定的规矩是,不定调子,不做脸色,不霸占话筒,不打断发言,不作总结讲话。”周孝平说,论坛没有禁区,只要与主题相关都可以大胆说,无所谓对错、是非。
好建议“坏”意见但说无妨
“在这里,每一位都可以畅所欲言、言无不尽。”县委组织部长谭福轩说,人人都可以“交锋”,甚至对其发言进行“攻击”。每期都参会的宋远军回忆,辩论经常发生,有时甚至很激烈。
“这很正常,既然是平等对话,那就大家都有说话的权利,何况这是党内民主活动。而且,这样在桌面上摊开来沟通,远比背后议论、赌气好得多。”不少党委书记认为。
纵观本期论坛发言,个中不乏“火药味”忒浓的争锋相对——
双桥镇党委书记罗朝俊建议,丹棱应把“生态富县”提出来,打好“生态循环农业、旅游、科技和安居”四张牌。
张场镇既有老峨山丰富的旅游开发资源,又是全国屈指可数的芒硝资源大镇。该镇党委书记周洪明认为在招商引资中,应该“引大不引小”,或者最好引旅游项目不引芒硝项目。“作为西部欠发达县,发展是丹棱的第一要务,加快发展主要靠工业。”县纪委书记夏荣升有不同看法:“只要是低污染的,小一点的项目也要积极争取,可以帮助其做好后期技改工作嘛。”
“转转饭”升级到“转转会”
丹棱书记月末论坛的兴起,颇有几分喜剧色彩。
那是前年冬天,几名在外学习的乡镇党委书记自发搞起一个 “吃转转饭”的碰头会,利用周末轮流买单,交流、探讨乡镇工作中的一些理论和实际问题。有人把这一情况上报县委,希望调查处理。
“处在基层一线的乡镇书记,确实有许多经验值得分享,有苦楚想要倾诉,有困惑需要点拨,需要搭建一个交流平台。”得知这一讯息,周孝平等县委领导竟如获至宝,赶紧深入调研,几经完善,将其提升到党内民主活动形式的高度,半官方性质的新版 “转转会”很快升级“开张”。
“基层干部日常事务繁杂,一个月集中搞半天论坛,会不会增加负担?”针对记者的疑问,县信访和群众工作局局长邱含忠兴奋地说,参加了最近两期论坛,感觉对提升自己的思想理论水平、指导实际工作太有帮助了,相当于每月一次“充电”。
回顾论坛,县委组织部长谭福轩很高兴,说许多年轻干部最初参加论坛时,要么不敢发言,要么言之无物,现在“开讲起来条理清晰,见解不俗”。
轮流承办论坛,也是对承办乡镇工作的检阅。领导、部门、兄弟乡镇一干人马齐聚,乡容乡貌、产业发展、干部作风等“一览无遗”,临时抱佛脚那是肯定不行的。
据介绍,现在的书记月末论坛已由县委组织部、县委政策研究室主办,各个乡镇党委和县级部门党委 (党组)“轮流坐庄”。县委书记、组织部长、乡镇党委书记原则上都要参加,其他参会人员根据当次议题的需要而定。结束后,主办方将论坛发言材料整理形成观点综述,向县委提出决策参考。
“臭皮匠”成诸葛亮屡获良方
从2008年1月举办首期至今,丹棱县党委书记月末论坛已举办12期,分别就 “如何调动农户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家园建设的积极性”、“如何增强招商引资的实效”、“如何提高公共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如何整合资源搭建融资平台”等主题开展讨论。
一年下来,多项论坛成果被转化为县委、县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决策参考,不少真知灼见影响甚至改变了县委决策——
在去年1月28日论坛上,针对农户参建生态文明家园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与会书记普遍认为,丹棱作为全国首个生态文明家园建设试点县,建设主体是农户,群众的认识程度和经济承受能力是关键,应该分类推进、示范引路、以点带面。之后不久,县委出台相关办法,强调通过“引导农民看、帮助农民算、带着农民干”,调动群众积极性,积极稳妥推进试点工作。
在去年3月28日论坛上,讨论如何增强招商引资实效时,城区工业集中区李庆学等书记一针见血指出,丹棱软环境建设不容乐观,“缺乏具体举措,没有明显亮点”,使县委痛下治理软环境决心。
“在实际工作中,无论县委领导还是乡镇书记,在决策行政与自由思考之间,需要一个沉淀缓冲区,在‘埋头拉车’与‘抬头看路’之间,需要一个‘碰撞孵化器’。”周孝平说,月末论坛算是一种有益尝试。
该县领导还表示,下一步将把“电视辩论PK赛”等形式引入论坛,甚至邀请一些党员代表作为评委参加,从而提升论坛的深度、趣味性和影响力。丹棱“书记转转会”释放出来的民主气息,在2009年初春到来之际日渐浓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