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一个灾区对另一个灾区的隔海守望——汶川地震灾区援助台湾台风灾区纪实
时间:2009-08-21 来源:四川日报

  发生在同胞身上的每一场灾难,都让每一位华夏子孙感受到撕心裂肺般的疼痛。台湾“莫拉克”台风灾情,是一处令人心痛的新伤。尽管隔海相望,那不断攀升的伤亡数字,轰然倒卧的溪边建筑,被泥石流掩埋的村庄,无不令人为之心碎神伤。
  海峡这一边,人人都在行动,上至领导人,下到普通百姓,台湾灾情成为每个人心之所系,情之所牵。
  汶川地震灾区,一个依然令人感到痛楚的名字。从北川到汶川,从都江堰到青川,尚在接受援助、刚刚走出地震灾害阴霾的人们,纷纷义无反顾地加入到救助台湾受灾同胞的行列,捐款中有老人的全部遗产,有孩子积攒的零花钱……
  两岸同胞,血浓于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海峡两岸,守望相助,这是对一个重情义、知感恩、尚坚韧的伟大民族的诠释。
  因为我们同宗同源,十指连心,因为我们一脉相承,血肉相融
  一个是震灾,一个是风灾,灾难,将四川与台湾紧紧相连。在巨大灾难面前,两地民众紧握的手彼此感受对方的温暖,体验彼此的脉动。“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生死与共的兄弟情谊将两地民众紧紧凝聚在一起。
  台湾“莫拉克”风灾募捐箱里,塞满了皱皱巴巴的钞票,有百元大钞,也有一元零钞……其中有一笔3.3万元的捐款,来自汶川地震重灾区江油一位名叫赵勤的老人生前的心愿。
  73岁的赵勤,在汶川特大地震中死里逃生,他对来自各地的爱心援助念念不忘,今年春节临终前,他向王贤友、刘守堂、杜兴兰三位好友立下遗嘱:将3.3万元存款捐献给损失最为惨重的灾区。这是老人一生省吃俭用的全部积蓄。
  8月9日,王贤友获知:“莫拉克”台风突袭台湾海峡,给台湾同胞带来了巨大灾难。随即,他找到刘守堂、杜兴兰商量,最后决定一起将好友留下的善款捐献给台湾同胞。
  “大陆人和台湾人都是中国人,中国人之间就要互相帮助!”王贤友的话令人心潮澎湃。
  “两岸同胞一脉相承,血浓于水的骨肉之情不能割舍!”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洛水镇镇长兰勇代表洛水镇政府宣读向台湾灾区同胞捐款的倡议书,表达地震灾区民众共同的心声。
  8月18日,数以千计的洛水民众怀着感恩之心,向遭受台风袭击的台湾同胞伸出援手。不论是机关干部、村组干部、企业工人、学校师生,还是个体工商户、普通村民……大家10元、50元、100元地往捐款箱里投捐款。
  谢小林是洛水中学初一三班的学生,在“5·12”汶川地震中失去了右腿。这天,他坐上轮椅,硬是让同学推着他来到捐款现场,捐上了省吃俭用的20元钱。
  联合村1组村民杨大建,常年因病卧床不起,当听说镇上要举行向台湾受灾同胞捐款活动的消息后,他特意委托联合村党支部书记捐来了皱巴巴的50元钱……
  这样的场景在地震灾区随处可见。19日下午仅仅一个小时,在“绵阳市救助台湾‘莫拉克’风灾捐赠仪式”上,49家企业现场捐款106万余元;市民捐款4.1万元。
  17日,广元因公殉职交警刘兴福的妻子刘桂萍,将1000元现金捐给了广元市红十字会。她说,这是老刘生前一直舍不得用的抗震救灾补贴,现在台湾同胞有了困难,她代表丈夫捐给台湾同胞。
  “海峡两岸,心手相连”“我们是摧不垮的河堤”,广元市朝天区曾家小学学生一幅幅质朴的儿童画,道出了大陆民众对于海峡彼岸血浓于水的深情。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大恩与大爱,谱写海峡两岸的“恩爱”
  中华民族,自古礼尚往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地震灾区民众永远不会忘记台湾同胞在汶川地震中给予的无私援助,他们积极行动起来纷纷解囊救助遭受风灾的台湾同胞。
  大恩与大爱,谱写出海峡两岸令人动容的“恩爱”。
  “我们受灾了,大家都帮过我们,现在知道台湾遭风灾了,我也不能眼看着,还是要尽点心意。”8月19日,地震极重灾区汶川县医院募捐现场,一位身穿黄色衣服的男子将手中的10元钱铺平,郑重地放入那个红色的箱子。
  他是克枯乡下庄村的伍吉根。10元,对于像他这样的汶川普通百姓意味着什么?虽然有政府补贴,他家新修的房子还是花了12万元,其中有4万元是向亲戚朋友借的。
  在汶川县红十字会办公室,工作人员黄英接过汶川刘一手火锅店的5000元现金,在受灾捐赠登记簿上,详细地列着捐赠人姓名和数额,威州镇双河村陈彬400元,汶川县四办余元中50元……
  台湾受灾,汶川地震灾区民众感同身受。
  地震极重灾区什邡市洛水镇民众永远铭记:地震发生后,台湾各界倾力相助,台湾慈济、法鼓山救援队第一时间赶赴洛水镇开展救助和医疗服务,岛内同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为洛水受灾民众捐款、捐物。
  洛水镇中小学的师生永远铭记:当校舍瞬间化为废墟,台湾的医疗队和心理辅导人员走近他们,帮助他们度过了最痛苦的时光。如今,由台湾慈济慈善基金会捐建的洛水小学、中学、幼儿园的新校舍正拔地而起。台湾同胞的支援与关爱,让他们走出了地震的阴霾,以积极、乐观的精神努力学习,以无比的信心与努力建设新家园……
  坚韧团结,诠释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生生不息
  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灾难多发的历史,更是一部与灾难抗争的历史。一根筷子轻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在巨大灾难面前,手挽手,心连心,像坚韧不屈的稻草与狂风抗争一样,我们民族才得以正如脚下的这片土地,千百万年历经劫难,淬火而生,在漫长的岁月里愈发光彩夺目。
  “台湾,我们为你加油!”
  这是地震极重灾区北川受灾民众自发打出的标语。在这幅标语下面,这些丧家失亲、背负巨大悲恸的人们聚在一起,为海峡彼岸的受灾同胞募捐。8月20日,永兴板房区,上至80岁的高龄老人,下至稚龄幼童,还有因地震受伤致残人员,纷纷捐款。完美春天志愿者服务中心的志愿者也积极参与其中,为台湾受灾同胞奉献微薄之力。在不足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捐款总额已达2万多元。
  数目不大,却难能可贵。这群在去年的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的人们,至今仍需外界救助,就是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们依然慷慨解囊,奉献爱心。
  19日下午,国家电网都江堰供电局灾后重建党员突击队的板房办公室前,队员们正在举行向台湾灾区同胞捐款仪式。49岁的付强是突击队的老队员。去年地震,他家的房屋完全被毁。如今仍然住在板房里的他担负着繁重的灾后重建任务。虽然全家的月收入不到3000元,但是向台湾灾区捐款,老付抢在了第一个。
  “去年地震,台湾同胞不仅派出了搜救队,而且给我们无私捐助。我们是接受过台湾同胞无限关爱的人。虽然我们的房屋被毁,重建家园的任务还很重,但是得知台湾遭受‘莫拉克’台风侵袭的消息后,我们必须挺身而出,感恩和回报他们。”这是敦实淳朴的付强的心声。
  汶川县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黄英,抱着“聚集爱的力量,帮助台湾同胞渡过难关”的募捐箱从县医院募捐现场回来的时候,出租车司机不肯收她的车费。
  “海峡两岸心连心,团结一致,共克难关”,这不仅是汶川地震灾区人们的心声,更是两岸民众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