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是您的节日,敬爱的老师。金秋的一份珍贵礼物已提前送达:9月1日开学,我省恢复重建学校数达到95.27%,一诺千金的民生答卷被载入史册。 回首“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这485天,帐篷里、板房内,甚至远赴他乡,安放三尺讲台的地方在变,改变不了的是这份爱生如子的守护,改变不了的是数万名灾区教师挺立的脊梁。 如今,新建学校里国旗飘飘,书声琅琅,百年树人的神圣在校园传承! 此时,只想轻轻地说上一声:老师,节日快乐! 大义无悔 他们在生死关头迸发出最美的人性光辉 2008年5月12日,天塌地陷,山河破碎。 断壁残垣间,到处是老师们扛起灾难的肩膀、到处是老师们佑庇学子的胸膛。 映秀小学,30岁的数学老师张米亚被找到时,双臂像雄鹰展翅般张开、紧紧搂着两个8岁的孩子,孩子都还活着,而他的双臂已经僵硬;28岁的美术老师连蓉被发现时,两手各抱着一个孩子,其中一个还活着。 北川中学,教室坍塌了,李佳萍老师和6个学生一下子陷入黑暗的世界。她腰部以下被一根横梁砸中,半个头埋在废墟里,头上流着血,6个学生都在哭泣。李老师就跟孩子们聊天,时间长了,有的睡着了,但她强撑着一次次把他们叫醒。在废墟中坚持了30多个小时。最后,她艰难地、一字一句地叮嘱孩子们:“你们一定要坚持,我会在另一个世界祝福你们!” 绵竹市汉旺镇武都小学,“爸爸,救我,爸爸,救我。”刘勇老师听到了女儿从废墟里传来的呼救声,可是,由于施救环境太困难,刘勇忍痛离开女儿,投入对学生的营救中。两天后,女儿终于被救出来了,但却在送往医院的途中,永远地走了。 大灾大难面前,老师们用行动回答:什么是真正的大义,什么是真正的师德! 今年暑假,北川中学原高三一班的学生们回来了,第一件事情是来看老师李军。各自拿着大学所在地的特产,围坐在老师身边,讲述着自己的变化,大学校园的感受。 地震时,李军救出了自己的学生,却没有救出读初中的女儿。从此以后,他有了更多的女儿。“李老师:希望你和师母能多一些快乐,少一些忧愁。我是你的女儿,你的学生都是你的儿女,让我们都坚强地活下去。” 逝者安息,生者图强。 在什邡市红白镇中心学校,41岁的教师陈皎会,家毁了,丈夫在地震中遇难了。抚养10岁的儿子,努力投入工作,她说,这一年多,很累,但只要活着,就一定有希望。 大德无痕 他们在灾后第一时间翻开心中的“讲义” 自地震摧毁正常教学秩序的那一刻起,复学复课便成了每一位老师心中的热望、奔忙的方向。 请看看这样的速度:震后第二天,重灾区都江堰市向峨乡海虹小学4名老师自己垫资8000元,撑起3顶帐篷,开办帐篷学校。没有教材,老师们就凭着记忆翻开心中的“讲义”。 请看看这样的场景:震后第七天,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2000多名受灾学生重返课堂。而站在讲台上的老师,不少是拖着残病之躯、强忍着丧亲之痛,坚持给学生上课。 请看看这样的事实:震后第110天,地震灾区学校全面复课。近400万张课桌,在短短110天时间里,以一种健步如飞的速度,奇迹般地安放在灾区的废墟上。 老师在,希望就在! 三十出头的李庭芳老师,是什邡市红白镇中心校老师。她的班上有7名学生在地震中遇难,自己不满10岁的女儿也离开了她。但李庭芳很快擦干眼泪,去学生家里一一家访。“他们像嗷嗷待哺的孩子,需要我。” 在北川县香泉乡,黄江中学的板房区是4所学校临时组建成的一艘“教育航母”。虽然板房教室条件比较差,但这些十里八乡来的老师,还是把学校打理得像模像样。 学校校牌旁的一整块墙上,老师们制作了一块巨大的“学校日志”。上面,记录着每个班应到学生人数、实到人数,以及各班清洁、纪律的评分结果。每天,日志更新一次。课间10分钟,年轻的教师带着孩子们,在学校后山上做游戏。 校长何世川说:“大灾大难面前,个人是渺小的,只有相互搀扶,才能渡过难关。” 大爱无言 他们用温暖的心呵护着走过灾难的孩子们 “我带你回家。”一年多前,许多学生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在山崩地裂的那一刻,正是老师们的这句话让脆弱的心灵温暖,让生命继续。 “我带你回家。”这一年多,许多学生听到过这样一句话。在异乡复课的日子,老师这句话让稚嫩的心无比激动,那是他们日日夜夜的盼望…… 如今,在山西省长治市异地复学的漩口中学师生回到了家乡。位于水磨镇的永久性校园里一派现代化气息,看着孩子们背着新书包乐开了怀,老师们感叹,这一路走得好艰辛啊! 一闭上双眼,就是遇难亲人的音容笑貌;在黑板上写着写着,就会情不自禁地泪流满面。环境不适应,工作压力大,很多老师病倒了。有的老师在学校像壮小伙子一样干劲十足,下班回到家里就被病痛折磨得呜呜叫;有的老师稍微着凉,头就会绞痛,不得不在大热天戴着棉帽子为学生上课…… 有一次,一个学生长水痘,50多岁的女教师魏民秀煮了饭自己给他端去,怕让学生送饭会被传染。一粒米,一瓢汤,熬出来的是无私无畏的师爱,喂下去的是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 在广东异地复课的汶川桑坪中学,一些班特别设立了两个班主任,一个“班爸”,一个“班妈”。学校专门设置了生活老师和住宿管理老师,手把手 地教孩子们整理内务、洗衣服、缝缝补补。学生的银行卡、零用钱都由班主任保管,哪个学生家里寄来了钱,班主任就骑上自行车去银行取。 饱受苦难的土地上,盛开精神之花。 地震后,汶川绵虒小学前往广安市广安区枣山镇复课,学校因异地复课而分居的教师就有24对,高俊蓉老师是其中之一。 学习《世界上有很多伟大的爱》这篇课文时,一个孩子哭着说,“老师,我想妈妈了。”班上的其他孩子也跟着哭。看到这种场面,高俊蓉一时语塞。这时,只听见一个学生说,“别哭,老师家的小弟弟也和我们一样离开了妈妈,要是我们哭,老师会更伤心的。”听到这番话,高老师的眼泪夺眶而出。 这就是我们亲爱的老师。 大责无疆 他们用实干与创新拥抱未来 趟过忧伤,重新出发。 2008年11月21日,东汽中学的8位教师到上海、南京学习。老师们不是去听讲座、听报告,而是到上海格致中学和南京雨花台中学跟班听课,参与教研活动,参与教工大会,还要上课。他们期望着这样一种双赢效果:为沿海地区教师传递“抗震救灾精神”,向沿海地区教师学习“精进高效”的工作状态。校长周德祥说:“只有把学校办得更好,才对得起给予我们关爱的好心人,对得起离我们而去的老师和学生。” 复课后,青川职高的板房教学面临首要难题———没有实训场所。老师们想法把损坏的计算机重新拼装,勉强拼凑了一个计算机实验室,又与县内一汽修厂联系,汽修专业的实习场所也有了,汽修厂的师傅还兼任指导教师。 去年高考成绩出来后,92个参考学生14人上了本科线,54人上专科线,这是青川职高对口高职历年最好成绩。 一个学生找到校长王文勋说:“那几天太热了,看到您为我们在帐篷外的水泥地上冲凉水降温,我当时默默下定决心要考好报答您。”当了34年教师的王文勋,又一次真正体会到了“爱人者,人恒爱之”的幸福! 2008年12月31日建成以来,绵竹市遵道学校一直是公众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号称“9度防震”的全钢架结构校舍、与沿海发达地区同步的“电子白板系统”,让这个处于西部的普通学校拥有了国内一流的硬件条件。经过一周左右的培训,英语教师严雪成了学校里最早熟练利用电子白板教学的教师之一。“每周我们都会举行有关‘电子白板’的业务沙龙,研讨技术问题。”今年3月,她利用电子白板上了一节公开课,课的主题是《阳光灿烂》,获得了绵竹市教师赛课一等奖。 路在脚下,我们的老师一步紧接着一步往前走,越走越好。 9月1日,北川中学秋季开学典礼上,全体教职员工激情宣誓:我们信守“视质量如生命”的承诺。一流的学校,一流的素质教育,将为我们赢得应有的体面和尊严! 站在五星红旗下宣誓的,不仅有38位新进教师,还有来北川中学支教的北京西城区的老师,来自绵阳其他学校的支教老师。特殊的经历磨砺出北川教师团队无比的团结和敬业,后来者的加入,让这个团队拥有了更多的勇气、信心和爱心。 他们坚信学校《羊角花》文学报创刊号上的那句话:“明天,是一个梦想,是一个羊角花盛开的温馨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