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十一五”发展态势看“十二五”发展趋势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十一五”有两组关键词可以诠释 ——
一组是由“雨雪冰冻灾害”、“特大地震”、“国际金融危机”等重大事件组成的时间坐标。一组是由“13.7%”、“16600亿元”等醒目数字标注的发展坐标。
两者交汇演绎成一条四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完美上升线。
上升,上升!发展和民生指标全面上升
一组数字的对比可以大致勾勒出我省“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上升”的走向。
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3季度,我省GDP已达到12327.6亿元,是2005年的1.7倍,预计全年将超过1.6万亿元,比2005年翻一番。
翻一番的不只经济总量。今年前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超过2005年全年1.4倍、1.9倍和1.3倍。随着“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的逐渐完成,这条上升线的轨迹愈加清晰。
这是一条快速上升线。“十一五”期间经济年均增速将达到13.7%,比 “十五”期间加快2.5个百分点,人均GDP年均增长14.4%,比“十五”期间提高3.8个百分点。全部工业总产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都呈明显加快发展态势。
上升不仅意味着发展速度的加快,更意味着发展质量的提升。
“十一五”时期,全省结构调整快速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2009年我省第一产业比重明显降低,第二、三产业比重比2005年提高17.1个百分点;2009年全省工业化率比2005年提高5.9个百分点,城镇化率年均提高1.4个百分点。
质量的提升还体现为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今年前3季度,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已超过2005年全年1.3倍,占GDP的比重比2005年提高2.5个百分点;今年前3季度,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是2005年全年盈利水平的2.7倍,全年将突破千亿元大关。
上升还昭示着四川经济在西部和全国的地位不断提升。我省2009年GDP占全国比重为4.2%,比2005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发展水平在全国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在西部占领先地位,主要经济总量指标在西部均排名第一。
老百姓共享发展成果,居民生活明显改善也是上升的题中之义。
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4元,比2005年增加5518元,年均增长13.3%,比“十五”期间加快6.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4462元,比2005年增加1659元,年均增长12.3%,比“十五”期间加快6.2个百分点。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随之明显改善,2009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857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4141.4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7.5%和62.2%。
加快,加快!跨越发展势头显现
“十一五”的强劲上升不仅使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更使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加上当前四川面临的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扩大内需、灾区重建和发展振兴、中央扶持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等重大机遇,四川向更高阶段上升的势头已经显现。
四川大学经济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于建玮认为,四川确定的未来5年着力把基础做牢,着力把产业做强,着力把城市做大,着力把科教做优,着力把民生做实的工作重点,把握了“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上升的势头将转化为不可阻挡的上升动力,推动我省在新的5年走出一条更加漂亮的上升线。
——从投资看,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有效促进投资持续合理增长,实现对经济增长的有效拉动。同时,产业优化升级将持续升温,这既是生产能力提升的过程,也是新一轮投资的过程。
——从出口看,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的初步建成,将推动我省出口在更高水平实现增长,特别是抓住全球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四川将迎来更多世界500强企业在川投资、建设制造基地,这对于出口能力增长是直接的推动。
——从消费看,未来5年,四川城镇化率将有望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这将为经济增长释放雄厚的内需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加大扶贫开发力度等实质性措施的推出更将为消费提供持续增长的保障。
日前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发出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的新信号,四川的上升趋势会受到怎样的影响?
在保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之间寻求持续平衡将成为明年中国宏观调控的主旋律,寻找新的、持久的经济增长动力的要求将越来越迫切。这对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结构的速度和成效提出了更高要求。
于建玮认为,四川转变发展方式的表现在新的5年值得期待。尽管四川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阶段,但仍然浓墨重彩地提出未来5年“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的目标,这可以看成是四川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选择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这种发展取向的宣言。
具体而言,四川将在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方面打开新局面。同时,深入实施科教兴川和人才强省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系列举措将为四川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推动经济增长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全国发展大格局中,四川的位次能否进一步提升?
于建玮认为四川有自己的 “撒手锏”,改革开放前30年,西部落后于东部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开放程度不够。新的5年,随着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特别是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基本建成,四川的发展条件将得到根本改善,开放格局将进一步打开,这将激活原本“沉睡”的各种优势资源,释放巨大的发展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