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送水3年 只为恩人健康

时间:2011-04-18 来源:四川日报
  

  4月14日一早,一辆小型卡车开到安徽省驻松潘县援建办,车上装满十多个白色塑料桶。桶里是从几十公里外取的山泉水。
  驾驶员王洪泉熟练地将桶搬下,援建办的工作人员也赶过来帮忙,一桶桶水送进各间办公室。
  为恩人 80公里外送水
  王洪泉是松潘县镇坪乡农民,今年55岁。由于地震破坏了水质,安徽省驻松潘县援建办用水成了问题。王洪泉家在山上,那里的水质没受影响,从2008年6月29日开始,他就为援建办送水。“他们大老远来帮助我们,如果因为喝的水不好身体出了问题,我们心里怎么过得去?”
  援建办在县城,王洪泉家离县城有80多公里,开车将近2个小时。每天8点,他那辆挂着“谢谢安徽人民免费送水”横幅的车就会准时出现在县城。
  为了从山上取水,王洪泉铺设了管道,但距离过长,管道经常损坏,这时候就得靠肩扛手提。后来县政府给换了结实的管子。不过,每隔两三天,王洪泉就要徒步10多里山路,爬到海拔3800多米的水源点观察水质。
  王洪泉家并不富裕,地震后盖房花了不少钱,母亲年迈,妻子一只眼睛看不见。“卖点玉米,挣点汽油钱,就可以让恩人们喝上好水了。”这位羌族汉子憨厚地说。
  送水3年,行程十多万公里。王洪泉说,只要安徽援建办在松潘,就会一直把水送下去。
  遇车祸 再疼也要送水
  去年底,王洪泉遭遇了车祸。
  那天,零下十几度,路面结冰,王洪泉在装水时,一辆车从后面把他撞倒,腰部和髋关节受伤。
  “伤筋动骨一百天”,何况王洪泉年纪不小了。在县医院治疗后,他又到成都进一步治疗。这段时间,送水的事并没拉下,20多岁的儿子王袁接过水桶,继续送水。王洪泉从成都回来,依然坚持自己送水。
  一桶水几十斤,王洪泉提起来步履蹒跚,“现在不怎么提得动了,但无论如何,不能让恩人喝不上好水。”王洪泉说话时始终笑容满面。
  六月后 送水人重新种地
  王洪泉种过地,卖过玉米,开过出租车,地震前为县城一些单位送水,做这些都是为了子女。如今,儿子在县城找了份不错的工作,女儿在成都打工。王洪泉的压力少了许多。
  “我想好了,现在身体不行了,送水就送到6月份,等恩人们健康回家后,我就好好种那十几亩地。”玉米、花椒、土豆……王洪泉连种什么都打算好了。
  他还有个心愿:把珍藏的文化衫送到县博物馆。文化衫是安徽卫生援建队送的,一共两件,一件自己保存,等县博物馆修好后捐去作展品。另一件给了儿子,“儿子要了9次,我才给的。”儿子拿去后,用几层塑料口袋包好放在衣柜里,“这是我家的宝贝呢。”王洪泉说。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