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2万多公安民警投身“民警交朋友·公安结亲戚”活动 【开栏语】 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警民亲”活动,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政法干警发出的响亮号召,是践行“执法为民”宗旨、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展示全省政法机关和政法干警在“警民亲”活动中的生动实践,营造“警爱民、民拥警、警民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本报今起推出“执法为民警民亲”专栏,敬请关注。 “何警官每月领了工资,都要拿出600元,让我分别转交给两名外来务工人员。”7月13日,在成都市锦江区棬子树村,一名商铺老板告诉记者,棬子树村的外来务工人员马友旭和郝武万因身体原因生活较困难,成龙派出所社区民警何志与二人结为亲戚,长期进行帮扶。 一袋米面、一桶清油,敲响群众的家门;一份倾听、一番劝说,化解基层的矛盾;几番奔走、自掏腰包,为群众排忧解困……在成都市2万多名民警的 “交朋友·结亲戚”手册上,记录了数不胜数的警民故事。 今年初,全国公安机关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成都市公安局创新推出“民警交朋友·公安结亲戚”主题活动。“结交一个朋友,温暖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群体,团结一片群众,改进公安工作,促进社会和谐”——为确保人人参与,成都市公安局规定“领导一对一,民警三对一”。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干部民警共结对交友10600户、联系困难民警319人。 在交友结亲活动中,民警通过日常的走访互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的问候走动,既竭尽全力对交往对象进行生活上的帮扶、急事上的救助,又注重心理的疏导、矛盾纠纷的化解。 锦江区人民东路派出所民警陈翔被称为“万能社区民警”。他在每个居民小区门口张贴“说明书”,标上自己的六大“功能”:联络官、谈判家、消防员和安防师、保健师、暴走族。南沟头巷社区门卫赵凤鸣说,“以前社区民警张贴的牌子上只有姓名和电话,现在陈警官对自己的能力作用进行详细说明,一下子拉近了和我们的距离。” 据统计,在交友结亲活动中,成都市民警已走访群众9万余人次,企事业单位、学校1万余家,走访覆盖了全市近1%的人口,解决实际困难、实施便民举措2.8万余件,征求意见建议1万余条、整改完成351件,集中整治群众反映突出的治安问题550项,收到各类感谢信849封、锦旗557面。 为使交友结亲活动中建立的警民关系长久“保鲜”,成都市公安局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探索形成长效机制。锦江分局建立“五个一”走访机制(确定一个重点范围,结交一户困难群众,走访一次服务对象,解决一批突出问题,组织一次警务调查);青羊分局建立“察民意、解民忧”中心;金牛分局建立第三方测评机制,专业机构进行群众“打分”测评;武侯分局推出CCI工作模式,发放承诺服务监督卡;成华分局二仙桥派出所率先开通微博;高新分局完善网上公安局、网上派出所,实施“客户订单”警务模式…… 为期半年的“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即将步入尾声,但“交朋友、结亲戚”活动远未结束。“交朋友、结亲戚不是一时的事,而是要和群众做一辈子的亲戚朋友。”何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