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会议专题 > 常委会会议 > 四川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

共绘乡村新画卷 书写振兴新篇章

时间 2025-08-06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7月28日至30日,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情况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统筹协调显成效 政策引领筑基石

  “过渡期以来,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等法律法规,毫不放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之以恒抓好责任、政策和工作落实。”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提到,省委、省政府高频次研究部署,成立省市县三级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建立省级领导联系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制度,压紧压实市县主体责任。
  省巩固成果办牵头,就业、产业、教育等行业部门协同推进,形成强大合力。强化政策引领,对标中央部署,创新搭建政策框架,制定“1+37”衔接政策并持续优化,2024年升级出台“1+8”工作方案、明确41项任务101条措施,今年细化制定“1+6”操作指南。强化驻村帮扶,持续稳定派驻1.2万个驻村工作队、3.23万名驻村干部,通过每年三级联动全覆盖轮训、健全完善7项管理制度,促进履职尽责、推动强村富民。 
 
产业就业双驱动 民生保障暖人心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我省出台系列支持政策,强化产业造血,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建成星级现代农业园区187个,其中脱贫地区占82个,打造价值近2000亿元农业品牌体系。通过“园区+龙头企业+农户”联农带农机制,实现每县培育2至3个主导产业,同步升级乡村物流体系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截至今年6月底,消费帮扶销售额累计达876亿元。
  “我们的水果以前卖不上价,现在通过园区销售,价格翻了一番。”某脱贫地区果农老张介绍道,政府不仅帮大家建起了冷库,延长了销售期,还通过品牌打造,提升了农产品附加值。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省深化劳务协作,与浙江、广东等地建立就业帮扶联盟,打造劳务品牌,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运输直达服务。同时,创新以工代赈、帮扶车间、公益性岗位等多渠道稳岗拓岗模式,确保脱贫人口稳定就业。“在家门口的帮扶车间上班,既能照顾家庭,又能挣钱养家。”来自广元的脱贫户刘大姐说,村里建起了帮扶车间,让像她这样的留守妇女就近就业,有了稳定的工作和收入。
  我省精准落实耕地补贴等惠农政策,动态将困难人口纳入低保范围,农村低保标准实现“十连增”。同时,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饮水安全保障成果,让群众持续共享发展成果。“现在看病不愁了,房子也安全了,喝水也干净了。”老百姓质朴的话体现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区域协同聚合力 共同参与谱新篇

  区域协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一环。我省强化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倾斜支持,累计投入中省财政衔接资金500亿余元,创新金融政策支持,专项保障建设用地。开展欠发达县域托底性帮扶,出台十条帮扶措施,构建省直部门帮扶、先发带后发结对帮扶、东西部协作帮扶、国有企业帮扶和民营企业帮扶“五位一体”帮扶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通过深化东西部协作,与浙江等发达地区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浙川协作金字招牌持续擦亮。”农业农村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社会参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我省大力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实现全省县(市、区)与企业对接全覆盖。动员民营企业、商协会实施项目850余个,到位投资超30亿元。同时,落实中省定点帮扶,组织省直部门与脱贫县建立帮扶关系,筹集协调帮扶资金,实施各类帮扶项目。“我们企业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能为乡村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感到很自豪。”某民营企业负责人说道,企业在脱贫县投资建厂,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还通过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帮助老百姓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
  报告指出,全省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锚定高质量完成过渡期任务、实现国家考核评估“稳中有进、争先进位”的总体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