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山叠翠的乐山市金口河区永胜乡,一幅由乡人大代表用心绘就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他们根植乡土,怀揣“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的赤诚信念,在乡土大地上精耕细作,为小微产业崛起倾注心力,铺展条条增收路,探寻人人共享的“致富密码”。

香菜田里播新绿,精耕细作“生金码”
在永胜乡瓦山村畔,30亩香菜田葱翠欲滴,清香四溢。垄垄新绿间,工人们正忙着采收香菜,笑语欢歌。乡人大代表张丰奎,眼见乡亲们渴求周期短、效益高的产业,却苦于经验匮乏,心生忧思。机缘之下,他认识了香菜种植能人,知悉其家人在云南种植的错季香菜风生水起。随即,张丰奎踏上了赴滇学习之路。一年多的奔波考察,终让“错季香菜”在瓦山沃土落地生根。
眼下,58岁的村民王大爷在香菜地里忙活,喜溢眉梢:“带孙空隙来帮手,勤快点一天挣百十块钱,心满意足,挣钱顾家两不误!”此时正值收获旺季,田埂间人群涌动,俨然一幅乡村新景图。
目前,在张丰奎代表的推动下,香菜种植亩产一季稳至千斤,一年三茬轮作勤收,满载希望的货车络绎不绝奔赴峨眉批发集散场。一年下来,亩均纯利6000元的丰厚回报,让土地真正“生金”。

乡情连线拓销路,指尖赋能“乡情码”
顺河村海拔900—1200米,适合种植错季水果,凭借着这样的地理优势,错季枇杷便成了该村致富增收的重要产业。乡人大代表骆荣兵突破传统售卖藩篱,巧借新媒体东风,开创指尖“乡情码”。他在熟络的乡邻朋友圈,发起了一场场饱含人情的线上“推介会”。“点点手机屏幕,订单四面八方飞来,家乡好果香飘千里不再是梦!”他凭借深厚乡情纽带与广阔人际网络,广泛牵线搭桥,将甘美枇杷从深山送入都市案头,实现从“等人来收”到“触网即销”的华丽转身,成功助力果农售出枇杷数千斤,深受群众信赖。这位代表的努力,让昔日山珍果,今作畅销品,“乡情码”打通销路“最后一公里”,变地域局限为云端红利。

古法工坊氤氲起,非遗熏制“醇香码”
步入乡间老作坊,青烟袅绕柏香醇。乡人大代表简涛,古法熏制永胜腊肉的第四代传人,正悉心为凝聚时光的腊味礼盒系上红绸。“永胜腊肉之魂,在于精选本地粮食猪,柏香熏月余、柴火慢工出、纯天然无添加,方成烟香古味。”在简涛心中,这袅袅青烟不仅延续着祖辈薪火,更承载着乡愁。他感慨:“多少游子心心念念,专程订购,只为一口魂牵梦绕的故土香。”在乡人大代表的积极奔走与政策鼎力扶持下,此技艺从家庭作坊走进明亮工坊,古法在新时代弥漫诱人香气,成为村民增收的“岁月凭证”。
当人大代表引领项目“生根发芽”,香菜田绿意盎然延伸致富通道;当人大代表推动“云端破局”,枇杷借数字经济飞跃重山阻隔;当人大代表悉心滋养“乡愁记忆”,腊肉在创新中保留时光醇香。永胜乡的点滴实践证明:真正改变命运的“密码”,不在远方喧嚣处,恰蕴含于人大代表引领群众对一方水土的精诚耕耘中。这般“聚力赋能”,青山沃土展新颜,振兴未来更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