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安州区雎水镇人大立足“文旅兴镇”战略,紧扣白水湖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发挥“中国春社·雎水踩桥”民俗文化品牌效应两大目标任务,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强化规划引领,筑牢文旅融合发展根基
镇人大主动融入文旅发展大局,牵头组建由人大代表、群众代表参与的文旅发展调研专班,围绕白水湖生态资源禀赋,推动形成《白水湖生态康养片区村级规划(2021-2035)》,白水湖于2024年被确定为国家4A级景区。
依托白水湖“山水相依、湖岛共生”的生态本底,镇人大组织代表实地考察,提出“生态+文化+休闲”融合发展的建议,明确以白水湖为景观核心,以“踩桥”民俗为文化纽带,带动周边乡村休闲和文创产业发展的“一湖一桥两翼联动”的空间布局。依托镇人大代表广泛联系群众的优势,发动镇人大代表参与文旅推介,利用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媒介构建“代表代言+网红打卡”宣传体系。镇人大建议引入“文旅+”模式,推动“踩桥”活动从单一民俗向综合节庆转型,增设非遗展演、乡村市集、国风音乐会等版块,连续三年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
深化监督推动,夯实景区创建基础保障
围绕白水湖创建国家4A级景区标准,镇人大组织代表集思广益,针对游客中心、生态停车场、凌波书院等重点项目,提出整改建议8条,促进了项目有序实施,督促完善景区智能停车系统,实现游客“无人值守自由行”,景区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针对白水湖水质保护、沿线风貌整治等关键环节,镇人大组织代表开展“护湖行动”,推动湖岸线垃圾治理工程和污水管网升级改造。开展“代表认领责任区”活动,发动群众参与垃圾分类、绿植维护,打造“湖光山色入画来”的生态景观。
以“提升游客满意度”为目标,镇人大连续三年对景区管理开展专题调研视察,推动建立“1+3+N”综合管理体系(即1个指挥中心,执法、应急、服务3支队伍,N项标准化制度)。创新“人大代表驻点接待”机制,在旅游旺季设立“代表服务驿站”,收集并解决游客诉求50余件,助力白水湖创建国家4A级景区。
突出民生联动,构建共建共享发展格局
镇人大推行“文旅富民”代表行动,组织技能培训20余场次,支持推动500余名群众从事民宿经营、手工艺品制作、旅游服务等产业,引导村民为游客提供食宿,2024年带动周边80余名群众人均增收1.2万元,实现“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围绕“农文旅”一体化发展,镇人大推动引进晨曦旷野花园等农旅融合项目,助力培育“鲈鱼宴”“祈福香囊”“谷花糖”等特色产品10余种。联动周边村落发展康养民宿集群,打造“春赏花、夏亲水、秋研学、冬祈福”的全季旅游线路,2024年全镇旅游综合收入突破2亿元。建立“发展旅游反哺民生”机制,督促建成环湖旅游公路10公里,惠及沿途700户14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