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安州区河清镇依托万亩大蒜种植传统优势,将特色产业发展作为强农富民的重要抓手,通过“三聚焦三强化”工作机制,推动人大监督与乡村振兴有效融合。
聚焦产业升级,强化调研献策
深入一线摸实情。今年,河清镇乡村振兴专题代表小组开展“大蒜产业振兴”专题调研,历时3个月走访蒜农、加工企业、农技专家等群体,召开座谈会12场次,梳理出“品种老化、深加工薄弱、品牌附加值低”等3大核心问题。针对蒜农反映的“抗风险能力弱”痛点,组织人大代表联合镇农业农村服务中心赴山东金乡、江苏邳州等地考察,引入“订单农业+价格保险”模式,签订保底收购协议3000亩,惠及蒜农800余户。
建言献策促发展。在镇人代会上,人大代表们联名提交《关于建设大蒜冷链物流中心的建议》《关于打造“河清紫皮蒜”地理标志品牌的建议》等6件建议,推动镇政府出台《河清镇大蒜优势特色产业乡镇建设方案》。目前,全镇建成标准化冷库5座,新增深加工生产线2条,蒜薹、蒜粒等产品远销东南亚市场,亩均增收超2000元。
聚焦民生关切,强化监督实效
专项评议破难题。针对蒜农反映的“灌溉设施老化”问题,镇人大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列入年度监督重点,组织人大代表实地察看排灌系统运行情况,对镇农业服务中心开展专项工作评议。通过跟踪督办,督促完成衬砌沟渠13公里、新建提灌站3座,惠及耕地1.2万亩。
民生实事暖民心。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人大代表在行动”活动,组织人大代表参与“蒜农技能提升工程”,联合职业院校开展种植技术培训15期,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0余人。针对留守妇女就业难题,推动建成大蒜分拣包装车间3个,提供就业岗位150个,人均月增收3000元。
聚焦示范引领,强化机制创新
“代表+”模式聚合力。创新推行“代表+合作社+农户”联动机制,20名镇人大代表结对帮扶20个大蒜种植合作社,协助制定生产标准、对接销售渠道。如,薛勇代表多次赴外地考察,与北京、上海、云南等地多家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建立供销关系,联系专业冷链物流公司,确保新鲜蒜薹能在24小时内送达一线城市。目前,大蒜产品通过冷链远销北上广等大城市,价格比本地市场高出不少。
雷宇代表积极对接区农业农村局,在村内建立科技示范田,引进优质紫皮大蒜新品种,推广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新技术;牵头打造“河清紫皮蒜”农产品品牌,带动周边5个村发展订单种植3000亩,实现“小蒜头”撬动“大产业”。
通过人大精准发力,河清镇大蒜产业实现从“传统种植”向“全产业链”的跨越式发展,2024年全镇大蒜综合产值达2.1亿元,安州区稻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入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下一步,镇人大将持续深化“乡村振兴·代表在行动”主题活动,以更务实的举措、更贴心的服务,书写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