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九届八次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站在历史发展的新高度,把握主题、突出主线,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推进我省发展新跨越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和重大举措,是一个科学决策、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指导四川未来五年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认真总结和回顾我省“十一五”取得的巨大成就,深刻认识“十二五”的发展基础,对于我们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省委九届八次全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五年。这五年,我们经受了雨雪冰冻灾害、“5.12”汶川特大地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等灾害的巨大破坏,遭受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面对严峻形势,省委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携手同心、超常努力,化危为机、克难而进,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胜利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并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五年来,国民经济加快发展。全省生产总值每年以高速度增长 ;结构调整步伐加快,“7+3”优势产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稳定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一大批大中型水利工程开工建设,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取得了重大突破 ;生态建设进展顺利,长江上游生态屏障正在形成 ;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 ;重点领域改革扎实推进,国企改革不断深化,民营经济蓬勃发展,扩权强县试点稳步推进,统筹城乡改革深入推进 ;招商引资规模不断扩大,进出口快速增长,开放型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五年来,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全面加强。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更加重视发展社会事业和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协调性增强。大力实施了一批重点民生工程,高度重视解决就业、社会保障、扶贫开发等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通过实施富民安康工程,扎实推进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卫生事业发展计划等藏区“三大民生工程”,深入开展阿坝州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试点,推进彝区“三房”改造,民族地区发展取得长足进步 ;全面实施农村扶贫开发规划,深入推进新村、产业、劳务等专项扶贫工程,扎实推进秦巴山区等连片扶贫开发,深入开展“挂、包、帮”活动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步伐加快,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显著下降。 尤其令人自豪的是,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取得重大胜利。“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人民带来巨大伤痛和惨重损失。两年多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展开了一场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创造了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奇迹,也创造了加快发展的奇迹,书写了“从悲壮走向豪迈”的精彩篇章,如期实现了灾后重建“三年目标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十一五”的艰辛实践,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使四川发展站在了新的更高起点上,积累的经验更是弥足珍贵。实践证明,这五年是我省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最快的时期之一,是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的时期之一,是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突破、发展条件改善最大的时期之一,也是民生工程投入最大、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之一。经过“十一五”的发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已进入到推进更好更快更大发展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