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综合要闻 >

“幸福家园”里体会幸福

时间:2011-03-23 来源:四川日报
  

  罗江县以乡促城,统筹城乡发展——
  “这里真是世外桃源。”农历正月十五,重庆游客王怀明一家在罗江县白马关景区倒湾古镇驻足流连。去年听罗江朋友介绍其家乡进行的“中国幸福家园”建设后,王怀明专程来体味“幸福”。
  2009年8月,罗江县提出建设 “中国幸福家园”,探索以乡促城的发展路径。日前召开的罗江县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建言: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罗江要咬定青山不放松。
  “幸福家园”让农民享受幸福生活
  近半年来,罗江县可谓“备受瞩目”——去年7月,全省新农村成片推进工作现场会在罗江召开,来自全省各市州的300余位与会代表感受罗江如诗如画的新农村综合体;今年1月,全省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建立“村收集、乡镇运输、县处理”机制工作现场会在罗江举行,要求各地学习、运用“罗江模式”。
  一时间,省内外参观、学习者纷至沓来:遂宁市派来媒体记者,挖掘“罗江经验”;成都市旅游局率5个区县旅游局负责人,专程学习罗江将产业与旅游有机结合的经验……
  在外界看来,罗江最大的亮点,是其提出的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的目标,以及由此确立的“以乡促城”统筹发展理念与实效。
  兔年新春,记者在罗江采访,当地干部群众表示,他们最关心的就是“中国幸福家园”建设。
  鄢家镇党委书记雷建平认为,“幸福家园”建设首先是一场乡村变革,罗江新农村建设令人瞩目——以打造城乡环境“出如画”为切入点,“幸福家园”建设着眼农村环境的整体提升。该镇锄月沟村为入选2010年罗江县11个试点示范村、精品村,特别邀请两家规划公司,好中选优,进行村域规划。发动村民进行风貌改造,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打造现代化的新农村。
  2010年,罗江县投入农村建设各项资金超过5亿元,探索破解了一系列“三农”难题,如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农村集中居住点风貌改造、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产业结构调整等。蟠龙镇盐井村村支书陈克贵说:“‘幸福家园’建设先从农村抓起,让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受益,是一条好路子。”
  “幸福家园”要吸引更多城里人回归
  罗江距成都1小时车程,距德阳半小时车程,随着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进程加快,一种“工作在城市、居住在城郊”的全新理念催生出来。罗江正在为迎接这股潮流做准备。
  把罗江全域作为一个城市来经营,以优越的环境和后来居上的发展成果,吸引更多的城里人回归自然,这是“中国幸福家园”建设的题中之义。
  早在2006年,罗江就把“文化立县”放在发展之首,大力探索以传统文化、乡土文化为底蕴的休闲旅游,力争实现“错位发展”、“区隔性发展”。2008年以来,罗江积极应对“5·12”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抓住依托灾后重建解决发展瓶颈的有利条件,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这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审视、内外观照:立足于良好的生态、丰富的文化,“三化联动”,促进“文化立县,旅游兴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罗江县委书记卢也说:“我们要主动寻求科学的城镇化发展路子。”目前,该县城南新区、白马关景区等已吸引数家大型企业前来考察、洽谈。
  2010年,罗江实现地区生产总值 48.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6.9亿元,增长70.6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700元,增加1530元。良好的投资环境引来87亿元投资,创历史新高。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