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基层人大

资阳市:守护一江碧水 为跨界水源“撑腰”

时间 2025-11-19 来源 人民权力报
[ 字号大小:]
  近年来,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将饮用水水源保护这一重大民生工程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一系列扎实举措,让清水润泽千家万户。

立法破局 一部法规的诞生记

  老鹰水库,作为资阳中心城区群众唯一的饮用水源,其特殊性在于地跨资阳市与成都简阳市。
  在省、市人大常委会和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省人大常委会颁布了《四川省老鹰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我省首次为单一饮用水水源地立法,破解了跨界管理的困境,标志着跨界水源保护进入了有法可依的新阶段。
  市人大常委会将条例落实情况作为监督重点,连续三年通过专项调研、开展执法检查、听取审议专项报告等方式,持续压实政府及相关部门主体责任。这套监督“组合拳”成效显著,老鹰水库水质已连续93个月稳定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

数字印证 水质提升见真章

  针对水源地分布广、污染源多样的问题,市人大常委会推动开展全面排查整治,建立问题台账。近年来,全市不断优化水源地布局,加强河湖生态空间管护,共计调整24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为片区集中供水,并完成了水源地规范化建设。完善了80余公里的一级保护区隔离设施、完成水源地二级保护区内147个行政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实现了全市在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的目标。
  农业面源污染是水源保护的“老大难”。在市人大常委会的推动下,相关部门在八角庙、棉花沟等水源地引入“石墨烯光催化”“生态植物种植”等技术进行内源修复治理,让科技为水源治理保驾护航。
  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能否稳定运行,直接关系水源水质。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调研县(区)、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及运维情况,持续督促住建等部门补齐环境基础设施短板。目前,全市65个建制镇75个污水处理厂已实现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设计处理能力达5.53万吨/日。此外,还在15个重点场镇建设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从末端保障水源安全。

同心协力 共治一江碧水

  市人大常委会将市人大代表、雁江区商务局局长李敏提出的《关于加强资阳市第二水源地(鲤鱼水库)保护的建议》列为重点督办建议,多次组织代表赴现场调研,督促加快市级备用水源地建设“进度条”,全力提升城区供水应急保障能力。
  针对中央和省级环保督察反馈的相关问题,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省、市人大代表开展专题视察。代表们深入一线,实地察看污水直排整改、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等情况,推动一批群众关切的环境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资阳市积极突破行政壁垒,与重庆潼南、大足以及成都、遂宁等毗邻地区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签订多项流域保护合作协议,携手共护碧水安澜。市人大常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聚焦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环境基础设施提质增效、流域环境质量提升等重点领域,依法履行职责,久久为功,为守护好资阳人民的“生命之源”、筑牢长江上游和沱江中游生态屏障、建设美丽资阳贡献力量。
附件:

分享到

[打印关闭]

相关新闻

意见选登

我来说两句

查看所有评论
用户名:

(您填写的用户名将出现在评论列表中)

  • 匿名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