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常委会公报 人事任免 调查研究 一府两院传真
化危为机 卓然五年——“十一五”四川工业发展回望
时间:2011-01-04 来源:民主法制建设 作者:顾 静

  “川猪川粮安天下”,曾经是“天府之国”作为农业大省的的生动写照。然而,时代在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着变化,市场经济带来的冲击,使得工业化成为实现现代化不可逾越的一个阶段。
  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崛起,都是走工业化的道路。我国的辽宁曾是老工业基地,山东也曾是农业大省,与我们发展水平一度相近,现在却状况迥异  ;西部的内蒙古保持着全国第一的经济增速,原因何在?答案都是工业。
  2006年,四川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将“工业强省”第一次作为发展战略写入“十一五”规划,成为“十一五”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步骤。
  5年转瞬而过,“十一五”规划即将收官,“工业强省”5年成果也迎来盘点时刻。
  (一)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强省战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竞争力为核心,依托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产业集群。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全面加快工业的改组改造和结构升级,为建成西部经济强省提供产业支撑。‘十一五’期间,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12%以上,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0%以上。”——《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上如是写道。
  四川工业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动下,坚持以“工业强省”为主导,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不断加快结构调整,推进工业发展方式转变,促使全省工业连续9年保持两位数的快速增长。2008年,在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双重影响下,四川工业仍实现了17.9%的增长,增速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53.5%,成为支撑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2009年1-11月,规模以上工业共完成增加值5537亿元,同比增长20.8%。
  截止2010年1月,四川形成了52个工业优势产业,比2000年增加35个,位居西部第一。十年间,全省工业增加值增长4.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24.5倍,优势产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76%。
  目前,我省已形成以水电、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产业体系,2008年全省清洁能源产量占一次能源的比重接近50%,占全国清洁能源的比重达20%以上,是全国最大的清洁能源生产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由1999年的110亿元增长到2008年的835亿元,年均增速达25%,高于全省同期工业增加值增速近10个百分点。
  (二)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工业成为首当其冲、受冲击最大的产业。震后艰难回升的工业增加值增幅当年9月起转而下行,9-11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以3.8、2.9、4.1个百分点的速度回落,持续走高的四川经济,多年来第一次将“止滑提速”列为次年目标。 
  2009年1月3日,元旦大假最后一天,省政府力保工业一季度“开门红”12项措施出炉。政府史无前例地拿出1亿元,用以奖励企业节日期间坚持生产。一季度,四川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7.5%,其中3月增速19.2%,较2008年12月提高7.9个百分点。同期,全省GDP增长10.8%,较去年第四季度回升1.3个百分点,实现“开门红”。
  4月,经济形势重要“风向标”的全省用电量回升;7月,工业企业利润领先全国“转正”;PPI(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环比增长0.01%,为10个月来首次上涨。10月,全省用电量同比大幅提高43.8%。至三季度末,我省是全国唯一一个进出口保持正增长的省份。
  11月5日,是中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出台一揽子计划一周年。一年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扩大内需,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大部署,紧紧抓住灾后重建、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机遇,陆续出台、实施一揽子“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政策措施,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省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止滑回升,呈现向好发展势头。
  今年6月份以来,四川省工业增速呈持续回落态势,四川省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虽然工业增长水平高于全国,但是增速逐月放缓。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0.4%,二季度则小幅波动但保持相对稳定,4月-6月工业增速分别为25.9%、26.5%、24.1%,不过三季度数据显示回落加大,7月-9月分别为22.6%、18.0%、17.2%。
  这已经引起省政府的警惕,我省再次提出在2008年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所提的“止滑提速”的口号。不久前,四川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切实做好促进2010年四季度全省工业经济止滑提速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称  :“工业经济发展形势较为严峻,必须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推进工业经济止滑提速,以确保完成全年工业经济目标任务。”
  据悉,今年1-8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8%,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3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2个百分点,居全国第4位。
  (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电力、油气化工、钒钛钢铁、饮料食品、现代中药等优势产业和航空航天、汽车制造、生物工程以及新材料等潜力产业(以下简称7+3产业)  ;培育了以攀钢、东方电气、长虹、五粮液、四川化工等为代表的一批大企业大集团  ;打造了数字家电、大型发电成套设备、水电、合成氨、优质钢铁、优势白酒、第三代军机等一批市场份额居全国前三位的优势产品。
  我省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的要求,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工业经济发展方式得到转变,形成以“7+3”产业为支撑的现代工业体系。
  放眼当前,四川工业,欣欣向荣。
  2008年,全省主营业务收入上1亿元的工业企业达到1545户,比2007年增加250户,其中产值50—100亿元的12户  ;产值超过100亿元的13户。全省78户大企业大集团主营业务收入占规模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半左右、工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近三分之一。中小企业规模迅速扩大。2007年,全省规模以上中小企业突破1万户,增加值超过全省工业的50%以上,2008年全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达到52.1%。逐步形成了以新希望、宏达、龙蟒、四海、科伦等为代表的民营重点企业集团,为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08年,全省各类产业集群140余个,德阳重大技术装备、绵阳数字家电、攀枝花钒钛、成都汽车、资阳车城、达州天然气化工、武侯皮鞋、夹江瓷都、遂宁食品、成乐铝硅、川南白酒、南充丝纺服装、成都家具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的格局形成。
  截至2009年8月底,四川省拥有国家级品牌产品173个。其中,中国出口名牌3个,中国驰名商标125个,中国名牌产品45个。拥有省级品牌产品1220个。在国家重点跟踪的70个主要工业产品中,四川有9个产品产量占全国的5%以上。我省数字家电、大型发电成套设备、水电、合成氨、优质钢铁、优势白酒、第三代军机等优势产品市场份额稳居全国前三位。其中,发电设备产量世界第一,白酒业销售收入占全国三分之一,核工业、军机和原酒产量占据了国内半壁江山,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的主导力量。以英特尔和中芯国际为代表的电子芯片制造产业、以长虹为代表的数字视听产业、以九洲和迈普为代表的网络技术产业、以东方电气和二重集团为龙头的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都已在国内外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
  截止2009年,我省有各类产业园区(工业集中区)191个,产业园区工业增加值占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3%,接近全省工业增加值的一半,已成为全省工业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撑,并以产业园区为依托形成了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
  ……
  2009年7月,《四川省工业“7+3”产业发展规划》和《四川省工业八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行动计划》出台。四川产业发展将在更高平台实现更大发展。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以来,四川经济总量等多项指标一直保持西部领先地位。刚刚过去的5年,这一地位得以巩固。据预测,“十一五”期间,我省GDP年均增速有望达到13%左右,今年全省人均生产总值将迈上3000美元大关。与“十五”末期对照,全省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均可望翻番。